5、笑融僵局,敢於和善於自嘲(2 / 3)

從事政治工作人是隨時都可能會麵臨別人的人身攻擊的,那麼他們可得有個心理準備。然而,對一般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邱吉爾這一句妙語中的“他”如果改為“我”,會顯得更有力。每當你想批評、抱怨或提出建設時,“我”的觀點是最理想。

在一些場合使用自嘲的方法是非常安全的,比如在即興演講中,演講者如能適時、適度地自我解嘲歪曲一下自己,是有高度智慧和教養的表現。演講者可以此獲得幽默,來“潤滑”演講者與聽眾的關係,增加演講的趣味。

蔡元培70歲生日時,上海各界人士在國際飯店為他設宴祝壽,他在答謝時風趣灑脫地說:“諸位來為我祝壽,總不外要我多做幾年事。我活到了70歲,就覺得過去69年都做錯了。要我再活幾年,無非要我再做幾年錯事咯。”賓客一聽,哄堂大笑,整個宴會充滿了歡聲笑語。

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他擺出一幅正兒八經的樣子,又怎麼會造成這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不過,使用自我解嘲這種“潤滑劑”要注意場景和情勢,在嚴肅的場合或悲痛的氛圍中就不宜用這種引人發笑的“液體”。

(2)坦誠調侃自己,可以緩解緊張情緒。

電影或電視節目表現相親時,經常其中一方正想說話時,恰好對方也要開口,弄得兩個人尷尬異常,隻好把正要說出口的話咽回去,停頓了一會兒之後,兩人又同時開口……反複出現這種尷尬的情形。在第三者看,這是喜劇,但對當事人來說卻是相當苦澀的經曆。

我曾親自目睹過這樣的場麵:當時,那位看起來好像既斯文又誠實的男士,為了打破僵局,半開玩笑地說:“我們好像連呼吸都一致啊!”聽了這句話,不但女主角忍俊不禁,連陪同而來的大人們也哈哈大笑。後來大家就顯得很輕鬆,一切也都順利進行。

第一次和陌生人相見,難免會有些緊張,這是很自然的。如果你在初次見麵時,考慮的太多,那麼隻會增加心中的緊張感。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將自己緊張甚至失敗時的情形說出來,自我嘲笑一番,是一種可行的方法。例如,有人一說:“你瞧!我一緊張就像酒精中毒一樣,手不斷地發抖,真沒辦法。”這麼一說,手反而不抖了。

(3)大膽自諷,可以顯示自信,維護麵子。

有時你陷入難堪是由於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如外貌的缺陷、自身的缺點、言行的失誤等等,自信的人能較好地維護自尊,自卑的人往往陷入難堪。對影響自身形象的種種不足之處大膽巧妙地加以自嘲,能出人意料地展示你的自信,在迅速擺脫窘境的同時顯示你瀟灑不羈的交際魅力。如你“海拔不高”,不妨說自己是體積小臉力大,濃縮的都是高科技;如醜陋的你找了一個美麗的她,不妨說‘我很醜但我很溫柔“;即便你如劉靖一樣背上扣個小羅鍋,也不妨說你是背彎人不弓,難怪美國的赫伯·特魯在《幽默的人生》一書中把自我解嘲列入最高層次的幽默。如果你能結合具體的交際場合和語言環境,把自己的難堪巧妙地融進話題並引出富有教育啟迪意義的道理,則更是妙不可言。如某老師廣東口音,普通話不過關,有一次上語文課,講到某一問題要舉例說明時,把“我有四個比方”說成了“我有四個屁放”,一時教室裏像炸開了鍋,學生笑得不可收拾。老師靈機一動,吟出一首打油詩:”四個屁放,大出洋相,各位同學,莫學我樣,早日練好普通話,年輕瀟灑又漂亮。老師的機智幽默贏得了學生的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