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下屬多想、多做,自己去做更重要的事情(1 / 1)

在工作中,即使主管有著自己的想法,但也要讓下屬先拿出點觀點來;即便是主管可以做得到,也要讓下屬多做,而自己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很多主管在工作中,事必躬親,而下屬反而悠閑了很多。主管要學會讓下屬單獨做事情,並且應該有主動找事情做的意識。但是,職場上很多主管都抱怨下屬對待工作消極,沒有主動性。主管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是否由於自己有些做得不對的地方導致下屬消極怠工呢?

有的主管對下屬工作總是不放心,所以什麼事情都自己做,久而久之,下屬自然工作積極性不高。還有的主管脾氣好,總是不想傷和氣,結果下屬本應該自己做的工作全推給主管做。

王斌在一家生產型企業當采購部主管,但手下一幫人幾乎全是建廠元老,很難差使得動。有的時候王斌讓某個下屬幹點事情,下屬回答:“這個我不會做”。王斌說:“你不會我教你。”結果下屬回答:“你會做就自己做啊。”

王斌最後找到老板,跟老板說明這些情況。幸好老板挺支持,跟王斌說要調走誰,要調誰來跟他說。王斌不想一下子激化矛盾,於是沒有要求調走人,隻要求調兩個能做事的人來,然後向下屬宣布:半年為期,采用末位淘汰製,另外說明獎金分配全權由主管做主。

剛開始宣布這些規定的時候,下屬們都鬧得很凶,甚至揚言要去找老板告狀。但這些規定得到了老板的支持,下屬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王斌也放低身段,事情照樣安排布置下去,但態度比較和順,部門的工作也比以前順手了很多。

很多下屬性格狂妄,自以為是,甚至沒把上司放在眼裏。這個時候,主管不能一味地妥協讓步,應該拿出領導的身份,同時不要忘記以德服眾,以能力服眾。一開始的時候主管不能著急,慢慢來,一個個溝通,逐個擊破。部門負責人需要的是管理者,而不是做瑣碎工作的人。主管不能為了跟大部分下屬搞好關係,而讓他們的行為影響到整個團隊。

還有的下屬就是懶得幹活,可能是工作態度問題。主管應該先給下屬一段時間,布置給對方任務的時候,隨時跟進,隨時了解進度以及他所遇到的困難。如果下屬是工作能力的問題不願多幹活,主管耐心地多幫助下屬。如果是工作態度問題,主管就要想辦法挖掘他的優點,讓他去做一些可以給他帶來成就感的工作。

但如果不管怎麼激勵下屬,下屬的表現仍然不見改進,主管就要毅然決定辭退或調走他,同時也是對其他下屬的警示:吃閑飯在你這裏是行不通的。主管要告訴下屬,工作對他們的重要性。工作不僅是人們生存的手段,也是每一個人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下屬不是在為公司和老板工作,而是在為自己工作。如果不努力工作,不去找一些事情做,下屬就會失去現在所擁有的。

有一個漁民,他有一手高超的捕魚本領。這位漁民有兩個兒子,他一心一意想把他這套看家本領教給他的大兒子。所以,在捕魚的時候,他緊盯著大兒子,隻要大兒子做錯了一點,他就出手幫助,而對他的二兒子不管不問,任他在一邊獨立地自己捕魚。等這位漁民老了,捕不動魚了,也沒有能力教了,大兒子還是沒有掌握捕魚的本領,可二兒子捕魚的數量遠遠大於他的大兒子。

管理就是指揮下屬做事情。主管要想讓下屬能夠單獨做事,並且主動做事,就要找出影響領導權威的關鍵因素,然後再對症下藥,確實改善情況。身為主管,要能夠“做不到”,這樣才能迫使下屬多想,才能開啟下屬的智慧,讓下屬多做,培養下屬做事的主動性和工作能力。

在工作中,即使主管有著自己的想法,但也要讓下屬先拿出點觀點來;即便是主管可以做得到,也要讓下屬多做,而自己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對於工作上的很多問題,主管往往可以很快地做出判斷,但是為了培養下屬的工作積極性,不妨袖手旁觀,讓下屬獨立完成。如果下屬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主管就應該給予肯定。當下屬對工作有了信心和興趣,主動承擔工作的幾率一定會大大加強。

總之,主管是公司最珍貴的資源,如果主管整天做下屬應該做的事,那麼就會造成資源浪費。主管隻有超脫才能客觀,隻有客觀才能專注,隻有專注才能超越。主管要做到孔子說的“仁”的境界,即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聽。在特定環境下裝作看不見、聽不到、做不到的主管才是好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