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設計生產人員績效工資方案?(1 / 1)

計件工資製是最古老的激勵形式,也是使用最廣泛的形式,它便於計算,易於為雇員所理解,計量原則公平,報酬直接同工作連量掛鉤,有利於提高產量,有條件的企業要積極推行計件工資製。

生產一線操作人員績效考核采用計件製考核,根據績效工資參考值核算出每個工序標準工時內的計件單價,按機台、班組確定分配比例,按實際完成的勞動成果、數量、質量等計算其績效工資。生產操作人員按月度進行考核,月度績效工資=計件單價×生產量×分配比例。考核扣款年度績效工資=績效係數(f)×績效係數值(n)×年度績效分數。營銷人員的崗位技能工資僅僅是一個參考值,設定其崗位技能工資的目的是為其設定福利工資作基礎。

生產係統所有人員的工資,都分為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其中基本工資是根據員工的學曆、技能、崗位等因素所確定,績效工資是根據其每月的績效所確定,績效工資實質上就是績效獎金。

生產人員績效工資的核算與管理

績效工資=定額績效工資×工時完成率×品質係數×調整係數

其中:

(1)工時完成率:對於直接生產人員

工時完成率=實際工作時間×0.91

(2)品質係數:對於直接生產人員,品質係數為質檢部根據其送檢產品的品質檢驗情況而評定的一個係數,其範圍為0~1.2。

計件工資製

1.計件工資製的定義

勞動過程也就是勞動的物化過程,勞動的最終成果表現為生產的產品數量和質量,因此,用勞動者生產的產品量,計量職工的勞動量簡單易行,容易操作,且刺激性明顯,這種將工人的收入與工人的產量直接掛鉤的形式稱之為計件工資。計件工資製是最古老的激勵形式,也是使用最廣泛的形式,它便於計算,易於為雇員所理解,計量原則公平,報酬直接同工作量掛鉤,有利於提高產量,有條件的企業要積極推行計件工資製。如果個人的生產任務不易計量,可以實行集體計件工資製。據統計,改革前的1978年,全民所有製單位職工工資總額構成中,計件工資僅占0.8%,到1992年,計件工資已占到8.9%。充分說明計件工資深受一些企業的歡迎。

2.實行計件工資的條件

實行計件工資需要具備三個主要條件,即工作物等級、勞動定額和計件單價。工作物等級是根據各種工作的技術複雜程度及設備狀況等,按照技術等級要求,確定從事該項工作的工人應該達到的技術等級;勞動定額,是指在一定生產技術條件下,工人應該完成的合格產品的數量或完成某一項產品的必要勞動時間的消耗標準,它是合理組織勞動和製定計件單價的基礎;計件單價是以工作物等級和勞動定額為基礎計算出來的單位產品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