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麵邊聲連角起。

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漁家傲》範仲淹

從某種意義上說,北宋的豪放詞始於範仲淹。

晚唐到五代時期,在詩壇上充當“主角”的是花間派詩詞。花間詩詞以旅愁閨怨、離合悲歡為主要內容,極盡美豔,但總缺少些文人士大夫的豪情。北宋開始,由於對士大夫采取優厚的政策,文人的待遇大大提高,他們的創作內容也開始涉及生活的諸多方麵。到範仲淹,宋豪放風格的詩詞才真正成為文人創作的一種自覺傾向。特別是《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對軍旅生活和邊塞生活的描寫,慷慨而悲涼,引領一時之風。

北宋建國後,由於體製和其他原因,產生了積貧積弱的現象,這種現象也直接影響到軍事領域。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元昊在西夏稱帝,開始連年侵擾宋夏邊境。由於執政者重文抑武的戰略決策,北宋邊關空虛,被夏連戰連奪數城。寶元三年(1040年),範仲淹被朝廷從越州改任到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到任後,看到戰火焚毀的邊關和士兵士氣的低落,作者不禁感觸良多,寫下了《漁家傲》。

宋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中記載:“範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公嚐呼為窮塞主之詞。”可見《漁家傲》是組詞,但由於各種原因,現存的僅有這一首《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被歐陽修譽為“窮塞主之詞”。

詞的上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二句,通過邊塞風景的總體定格和大雁的離去讓人明顯感覺到一股淒涼之情。緊接著寫出邊關多急報,而在傍晚的急報中,處在山峰間的邊關禁閉城門。作者通過“異”、“雁去”、“落日”、“孤城”等特有的字眼兒,雖然是在寫景,但傳達出悲涼的信息。一個“異”字,點出邊塞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風景,而北雁南飛,並無留意,更是營造出一種離愁。“落日”、“孤城”一出,加上緊閉的城門,一幅荒涼邊境圖就這樣勾勒出來了。而這幅圖中千嶂、落日、孤城等都是靜,邊聲、號角則是動,這樣動靜結合,更加立體地展現了戰地邊塞的奇異風景。

詞的下片,主要抒情。通過描寫邊關將士未能擊退敵軍,不能歸家,因此隻能用“濁酒一杯”來撫慰對家鄉的思念。而到了晚上,有人禁不住用羌管吹起家鄉的悠揚曲子,惹得將士思鄉之情再起,不能入睡,將軍為此白了頭發,士兵則灑下熱淚。這段主要則是用“燕然未勒”和“羌管悠悠”的矛盾來表達邊關將士們內心的苦楚。據史籍載,東漢將領竇憲等人將匈奴趕到達和渠北醍海,俘獲敵人不計其數。大勝後,竇憲等人並登上燕然山,班固在此刻石記功,就是所謂“勒石燕然”。範仲淹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說明敵人未滅,將士們的使命還沒完成,因此不能歸家。但長期邊關單調的生活和四處彌漫的悠悠羌管之聲,不由得將人們帶入思鄉情緒,既寫壯誌難酬,又抒發憂國情懷。

總體來看,這首詞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氣勢磅礴、情調悲愴,在藝術性上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作者以邊塞的風景為依托,用豪邁的話語,訴說出邊關將士欲建立功業的心情和對家鄉的思念。範仲淹用他親身的軍旅經曆首創邊塞詞,真實、感人,一掃晚唐五代以來花間派柔靡的詞風,為北宋的豪放詞開辟了道路。

在思想內容上,對這首詞表現出的蒼涼雄勁,後人看法不一。明文學家瞿佑在《歸田詩話》中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認為範仲淹作為一個主帥,寫出這樣悲涼的調子,有損士氣。而如果有人注意範仲淹在《嶽陽樓記》裏表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話,就會理解,這是範仲淹先覺意識的體現。他到邊境後,目睹守備空虛,露出不祥的預感,這正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對朝廷重內輕外,積貧積弱現狀的警示。他以這樣的“人不寐”來表達出對宋王朝內政外交政策的不滿,本質上是愛國豪情的體現。

目睹邊關慘狀和百姓的困苦後,範仲淹和一些開明之士提出明黜陟、精貢舉、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等十項改革主張並在宋仁宗的支持下開始施行,史稱“慶曆新政”。但僅一年零四個月,慶曆新政就因既得利益者的阻撓而失敗,範仲淹和韓琦、歐陽修等一批改革者也被排擠出朝廷。以後雖有王安石變法,但也以失敗告終,北宋政權僅僅存在一百六十多年,就被金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