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哈佛友誼篇: 第十一章 友情是路,通向璀璨的黎明(1 / 3)

第三輯 哈佛友誼篇: 第十一章 友情是路,通向璀璨的黎明

第171天 評判一個人,要看他的行為本身

20世紀初,在德國南部一個州的小鎮上,沒有一家銀行,居民們非常渴望修建一座磚砌的銀行。於是,在居民的齊心協力下,鎮上買好了地,備好了建築圖紙。萬事俱備了,但最關鍵的磚還沒有著落。

後來,鎮長決定從費爾城通過火車運磚。就在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的時候,一個致命的障礙出現了。從費爾城通過火車運磚每磅要30馬克,這個昂貴的價格將斷送掉一切。沒有足夠的磚,也就不會有銀行了,眼看整個工程計劃將化為泡影。

著急的鎮長向大家征求解決方法,幸運的是,小鎮裏的一位郵遞員,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考慮了這個問題。郵遞員想出了一個看似愚蠢的主意,那就是郵寄磚。事實上,就是這麼一個貨運和郵遞之間的價格差異使情況完全不同了,每磅包裹的郵費是16馬克,比用火車運送便宜了一半的價錢。磚的運送價格節省了一半,而且郵寄過來的磚和用火車貨運過來的磚,是用同一班列車送到小鎮上的。

幾周之內,郵寄的磚源源不斷地到達了小鎮,每個包裹7塊磚,剛好可以不超重。這樣,小鎮上的居民,用郵寄過來的磚蓋起了他們的第一家銀行,這個銀行在後來也一直是全鎮人的驕傲。

■ 哈佛啟迪 ■

我們不能單憑某人的行為或思維,而輕易斷定此事是愚蠢還是充滿智慧,我們要看他的行為本身。人生有時的確如此,表麵上看似聰明其實不然,而有的時候表麵看似愚蠢其實蘊藏著更大的智慧。

第172天 朋友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西奧多·羅斯福是深受美國人民愛戴的總統。他之所以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在於他能夠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無論對方是一名議員還是一名仆人,他都像對待朋友那樣對待他們。

羅斯福的貼身男仆安德烈向人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安德烈和他的妻子住在一棟小房子裏,離羅斯福總統的住處很近。有一天,安德烈的妻子問羅斯福總統野鴨是什麼樣子,因為她一生都沒離開過華盛頓,她沒機會到野外去看野甲鴨。羅斯福總統耐心地向她描述野鴨的模樣和習性。

第二天,安德烈房裏的電話響了,電話那頭傳來了羅斯福總統的聲音,他告訴安德烈的妻子,他們房子外麵的大片草地上就有一隻野鴨。

安德烈的妻子立刻推開窗戶,她沒有看見野鴨,顯然總統在開玩笑。她看見了對麵房屋窗戶裏羅斯福微笑的麵龐。

像羅斯福這樣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人,誰會不熱愛他呢?即使他不是總統。

還有一次,退體後老羅斯福拜訪了白宮,他沒有去客廳,也沒有去接待室,而是去了廚房。他友好地向每個人打招呼:“嗨,桃瑞斯,最近很忙是嗎?”“傑克,胃口還好嗎?我想你是離不開酒瓶,什麼時候我們喝一杯?”

就這樣,他跟每個人都打了招呼,就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後來,在白宮服務了30年的廚師史密斯含著熱淚說:“羅斯福總統是那樣地熱情,那樣地關心人,這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 哈佛啟迪 ■

朋友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友好地對待他人,贏得一份尊重,也增添一份魅力。在生活中,大事不多,小事不少,你想從小事上體現對他人的關懷,隨時可以如願。你在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上展示你的誠意,別人意外之餘,會有一種真心的感動。

第173天 貪婪麵前,友誼、快樂、生命,都會走向死亡

有3個年輕人在小鎮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隊伍。他們打聽到死者原來是他們的朋友:一位叫“友誼”,一位叫“快樂”,他倆被一個外號叫“死亡”的人謀殺了。年齡最小的人對他的兩個朋友說:“這個外號叫‘死亡’的家夥到底是誰?咱們一起去找他,為咱們的朋友報仇!”

半路上,他們遇上了幾位神色慌張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告訴他們,“死亡”正在追趕他們,必須趕快逃走,否則便會被殺害,並勸其他人也一起逃走,如果遇上“死亡”便沒命了。他們告訴老太太,他們就是來殺“死亡”的。在他們的再三要求下,老太太告訴他們,“死亡”就在小村子後麵那座山的山頂上的一棵老橡樹下。

他們3人興奮地向山頂走去,並拿出隨身攜帶的尖刀,隨時準備捕殺“死亡”。但出乎意料的是,當他們高度戒備地來到那棵老橡樹下時,沒有看到想象中的麵目猙獰的“死亡”,卻發現一箱子金光閃閃的金幣。他們馬上丟下尖刀,欣喜若狂地數起金幣來,把尋找“死亡”的事忘得一幹二淨。那個領頭的年輕人說:“我們必須守住這些金幣,否則會被認為是偷來的而被投進監獄。這樣吧,我們來抽簽,誰的簽最短,誰就去鎮上買吃的,另外兩人就留下來守住這金幣,明天我們就把金幣分了各奔東西。”最年輕的小夥子抽到了那支最短的簽,他拿著幾塊金幣到小鎮上買吃的去了。

兩個守金幣的人各懷鬼胎,最後他倆想出一個共同的計劃:等他們的朋友帶著吃的回來時,把他殺掉,然後吃掉食物,再把本該分成3份的金幣分成2份。那個買吃的年輕人走進小鎮時則想:如果在這些吃的食物裏放進毒藥,那麼,那些金幣就可以歸我一人所有。於是,他先吃飽了,然後在食物和飲料裏放進一種無色無味的烈性毒藥,並於當晚回到朋友身邊。不料他剛回來,便被兩個朋友殺害了。他們得意地吃著同伴買回的食物和飲料,幾分鍾後,他倆也中毒身亡。

■ 哈佛啟迪 ■

3個年輕人怎麼也沒想到,他們也會像他們的朋友“友誼”、“快樂”那樣被“死亡”殺害。更想不到的是:殺害他們的“死亡”,其實是蘊藏在金幣後麵的貪婪。無論是友誼、快樂,還是生命,都會因為貪婪走向死亡。

第174天 想與差勁鄰居和平相處,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幫助他、影響他

在英格蘭的東部,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學府,當地所有人幾乎都知曉它的名字。這個學校的入學成績,需要平均90分以上,學校一門課的學費,就相當於普通家庭整月的開銷,這裏的學生,經常會穿著印有校名的襯衣在街上招搖。

但是,有一個問題嚴重地困擾著這個學校。因為學校緊鄰一個治安極壞的貧民區,學校的玻璃經常被頑童打破,學生的車子總是失竊,學生在晚上被搶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女學生甚至有遭到強暴的危險。這些狀況經常令學生、家長以及學校的領導擔心而無奈。

“我們這麼有名的學校,怎能有那麼糟糕的鄰居呢。”董事會議在憤怒中一致通過,把那些不上路的鄰居趕走。於是,學校以雄厚的財力,把貧民區的土地和房屋全部買下,改為了學校的校園。

校園的確是變大了,但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變得更嚴重了。那些貧民雖然搬走了,卻隻是向外移動,隔著青青的草地,學校又與新的貧民區相接,加上校園擴大,更加難以管理,治安就更糟糕了。

這樣一來,學校上上下下都沒了主意。一天,學校的領導特意請來當地的警官共謀對策。“當你們與鄰居相處不來時,最好的方法不是把鄰人趕走,更不是將自己封閉,反而應該試著去了解、溝通,進而影響、教育他們啊。”警官說。

校領導們相顧半晌,啞然失笑。他們這才醒悟,身為有名學府的領導者,竟然忘記了自己職務和學校的本質功能就是教育。

很快,學校設立了平民補習班,甚至送研究生去貧民區調查探訪,捐贈教育器材給鄰近的中小學,並開辟部分校園為運動場,供周邊的青少年們使用。

時間一天天過去,學校的環境治安一天比一天好起來。2年後,學校的治安已經大大地改善,而鄰近的貧民區,也逐漸換了模樣。

■ 哈佛啟迪 ■

教育是縮小精神上、物質上貧富差距的最根本方法。想與差勁鄰居和平相處,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幫助他、影響他,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第175天 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夠求大同,存小異

李斯特和肖邦都是世界聞名的音樂家,曾經作為歐洲樂壇上兩顆光彩照人的明星廣受人們追捧和愛戴。李斯特被譽為“鋼琴大王”,肖邦有“詩人鋼琴家”的美稱。但是,李斯特卻比肖邦成名稍早一些時候。

李斯特是匈牙利人,1811年生於靠近奧地利的萊丁。他師從貝多芬的學生車爾尼與薩列裏。1822年李斯特在維也納開演奏會,取得巨大的成功,貝多芬聽後親吻他的額頭。1824年李斯特在巴黎首次演出又獲得成功。德國音樂家舒曼說:“這位藝術家好像統率著一支管弦樂大軍,歡欣地領他們前進,他像統帥一樣威武,群眾對他的喝彩聲完全不亞於士兵對拿破侖的歡呼。”肖邦是波蘭人,1810年生於一個教師家庭。1826年肖邦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作曲,成為波蘭有名的音樂家。他因憎恨入侵者,不堪忍受亡國之痛,於1830年出國,1831年來到巴黎。

肖邦來到巴黎以後,結識了李斯特、柏遼茲、門德爾鬆等音樂家。李斯特與肖邦對音樂的認識不太一樣,但並不妨礙他們的交往,李斯特對肖邦的音樂才華十分賞識,他決心使肖邦在巴黎成名,獲得應有的榮譽。為了能使巴黎的廣大觀眾接受肖邦,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當時,歐洲的音樂會是不亮燈的。在一次晚間演出時,開場後是巴黎人熟悉和崇拜的李斯特端坐在鋼琴前。待到台下的燈光暗下去以後,李斯特悄悄地走進了後台,由肖邦代替他進行演奏。在寂靜的夜幕裏,恍如行雲流水般的琴聲,充滿了詩情畫意,使得全場的聽眾如癡如醉,演奏一結束,掌聲雷動。這時舞台上華燈開放,觀眾看見立在鋼琴旁的不是李斯特,大為愕然。這時李斯特走出來把肖邦向觀眾做了介紹。經過李斯特的巧妙安排,肖邦從此名噪巴黎。肖邦的成功沒有遮掩李斯特的光芒,他們各自在音樂殿堂裏探索著,取得了舉世的成就。

■ 哈佛啟迪 ■

肖邦的迅速成名,除了自身的音樂才華外,與李斯特的幫助有關。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夠求大同,存小異。在原則性的問題上,大家各自擺明自己的觀點,經過討論或爭論之後,總能夠達成一致,較少固執己見。他們很會取人長,補己短。這樣的人進步是很快的,也容易與人相處。

善良者的友愛是完美的,而且善良者有著相類似的德性。善良的人們不僅自己快樂,而且還相互分享著快樂。隻有這樣的友誼才稱得上永恒的,因為友誼所應有的東西都寓於此中了。一切友誼或者由於善而存在,或者由於快樂而存在,不論由於什麼,都有某種類似之點。

第176天 一個好朋友,他會給你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

公元前4世紀,意大利的一個叫皮斯阿司的小夥子觸犯了暴虐的國君奧尼索司,被判處絞刑。身為孝子的他請求回家與雙親訣別,可始終得不到暴君的同意。

就在這時,他的朋友達蒙願暫代他服刑,並同意:“皮斯阿司若不如期趕回,我可替他受刑。”這樣,暴君才勉強應允。

行刑之期臨近,皮斯阿司卻杳無音信,人們都嘲笑達蒙,竟然傻到用生命來擔保友情!當達蒙被帶上絞刑架,人們都悄無聲息地看著這悲劇性的一幕時,突然,遠方出現了皮斯阿司,飛奔在暴雨中的他高喊:“我回來了!”繼而熱淚盈眶地擁抱著達蒙做最後的訣別。

這時,所有的人都在拭淚。國君出人意料地特赦了皮斯阿司,他說:“我願傾己所有來結識這樣的朋友。”

■ 哈佛啟迪 ■

好朋友的人格可以映照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一個好朋友,他會給你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好朋友不會使你墮落或者放縱自己,而會讓你從他的包容中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第177天 即使不能與朋友共擔痛苦,也要想辦法減輕朋友的痛苦

一天,幾發迫擊炮彈突然落在一個小村莊的一所由傳教士創辦的孤兒院裏。傳教士和兩名兒童當場被炸死,還有幾名兒童受傷,其中有一個小姑娘,大約8歲。

有人立刻奔向附近的小鎮要求緊急醫護救援。這個小鎮和美軍有通信聯係。終於,美國海軍的一名醫生和護士帶著救護用品趕到小村莊。經過查看,小姑娘的傷最嚴重,如果不立即搶救,她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

輸血迫在眉睫,但得有一個與她血型相同的獻血者。經過迅速驗血表明,兩名美國人都不具有她的血型,但幾名未受傷的孤兒卻可以給她輸血。

醫生和護士都不會說當地話,他們用臨時編出來的大量手勢,竭力想讓他們幼小而驚恐的聽眾知道,如果他們不能補充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