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解鎖的新武器(3 / 3)

於大勇也跟著附和:“南麵的蔣軍,抗戰以前花大價錢,不知道費了多少功夫,才從德國人手裏買來了四十八門,一百五十毫米重型榴彈炮。

退一萬步說,每一門炮都得車牽引,或者多匹馬拖拽,你就是有九十六門,怎麼才能運得進來?”

三人都隻當袁朗開玩笑,可是看他一臉認真的樣子,漸漸的都笑不出來了。

李雲龍嚴肅的問:“不開玩笑,這是真的?”

“一門火箭炮,擁有十六個發射管,六門火箭炮,可不就相當於九十六門重炮嘛!”袁朗抿了一口茶水,淡淡的回道。

“誰算一下?”

李雲龍大字不識得幾個,算數更別說了。

於大勇搶著說:“六乘以十六,六六三十六,一六得六,真是九十六。他說的沒錯唉。可真有十六個炮管的大炮嗎?怎麼發射呢?”

倒不是說他缺乏想象力,而是絕大多數人普遍都想不出來。

火箭炮也不是一個天才拍腦袋就想出來的,而是眾多科學家,花費數年乃至十數年研究的結晶。

就拿喀秋莎火箭炮來說,一戰的時候就開始研製了,到二戰最近才投入使用。

普通人要一下想明白了,那才叫奇怪。

“這你就別琢磨了,火箭炮還在路上,等回來用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袁朗很難解釋這其中的原理,隻是向三人詳細的描述了,火箭炮的情況,和蘇聯人如何將其投入到作戰中。

“老李,六門喀秋莎火箭炮,五個波次的火箭彈,你就琢磨琢磨,怎麼用,能利益最大化,把小鬼子打得最疼。”

六門火箭炮,一個波次的發射,九十六門火箭彈,相當於四個炮團的齊射。

覆蓋的麵積有多大,缺乏數據,算不出來,李雲龍也很難想象,隻知道是非常大。

琢磨著,李雲龍突然嘿嘿的笑出了聲:“嘿嘿,老天爺,四個重型榴彈炮兵團的火力,咱老李做夢都沒敢那麼想。”

“是吧,這要是用上了,直接給小鬼子一個大驚喜,讓他們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丁偉也跟著笑,以前分家的時候肯定沒他份,但現在是一家人了,李雲龍能指揮,他以後也能指揮。

這個副司令不白幹,賺了。

“八公裏的射程,卡車能拉著走,覆蓋麵積又大。”

李雲龍手指在了地圖上的晉城:“這裏是小鬼子的集結點,在他們集結的時候來個狠的,先給他們來個當頭棒喝。”

丁偉對此表示同意,但他有不同的看法:“最好調動一支主力部隊,趁炮擊之後敵人沒有反應過來,衝上去打個殲滅戰,盡可能的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新二團!”

三個人異口同聲的說。

裝備了大量衝鋒槍和輕機槍的新二團,是擔當此任的不二選擇。

除此之外,四人還確立了接下來的應對策略。

陰山縣立在此處就是吸引日軍火力的靶子,堅守打硬仗,要付出的代價太大,是他們現在不能承受的。

所以縣城肯定是要放棄的,要保存實力化整為零,掩護老百姓撤到山裏麵。

而整個中條山所有的進山路口,都要立即勘察防禦點,修築防禦設施,埋設雷區。

在必經之路,依據山勢地形設計構築戰場。

成為他們戰鬥的最好掩護,同時也成為日軍不斷流血的傷心路。

在山裏麵打仗,是他們八路軍的拿手好戲,這都不必多提了。

在會議的最後,李雲龍最關心彈藥的問題,這樣一場硬仗打下來,消耗的彈藥物資是海量的,把家底搬空都不一定夠用。

袁朗拍了拍胸脯:“彈藥物資我解決,讓趙政委黃河邊上等船的。”

“那個喀秋莎火箭炮什麼時候到?”李雲龍關心的問。

“你說個地點,兩天內送到。”袁朗自信十足,要不是為掩蓋一下,現在就能到。

最大的後勤困難都解決了,李雲龍聽聞大喜:“好,一言為定,按照計劃開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