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似笑非笑,團參謀長跟他也有一年了,方方麵麵的能力都不錯,用的也很順手。
“團長,您就幫我分析分析。”參謀長懇求道,他感覺到這是個機會,但不知道該怎麼選,快愁死了。
丁偉說:“你呀,打仗是一把好手,可論別的就差遠了。電報上都說了,新團長不日就會上任,你根本沒機會了。
跟我去那邊上任,你說我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分軍區,還是放在一個新一團上。”
明擺著,新一團團長的兼任就是個過渡,團裏麵還得是新成立的團黨委班子說了算。
政委管生活和思想工作,他這個副團長兼參謀長,提拔到代團長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被一點波想通了,參謀長露出了笑臉:“嘿嘿,還是團長您想的通透,我就沒這份功力了。”
他琢磨了一下,立刻帶入了代團長的身份,給出了又一個疑問。
“團長,上級讓咱們放下大部分槍彈,隻帶三分之一的武器和五分之一的彈藥,這也太少了。”
丁偉有個猜想:“電報上都說了,讓咱們護送兵工廠的人和機器去,我看八成是要在那邊建立兵工廠。兵工廠都有了還缺彈藥?”
“哦,原來如此啊。”參謀長恍然大悟。
他還以為上級偏心眼,分家了不舍得給槍彈。
為了新的兵工廠能安穩建設,盡可能的保證隱蔽性,旅部下了封口令不準向外透露。
丁偉到現在還以為,是建立一個黃崖洞兵工廠的分廠,根本沒有料到這個兵工廠的規模有多大。
不過,無論如何他是不擔心武器彈藥問題的,有運輸大隊長袁朗在,缺不了新一團的武器。
丁偉道:“行了,我去給旅長發個電報,把你要過來。你帶人準備準備,咱們今天就出發。”
……
黃崖洞兵工廠,自從日軍退卻後,工人們又把機器搬回來,恢複了生產。
得天獨厚的洞穴,可以規避日軍的飛機偵察轟炸。
而易守難攻的地形,則是由新二團證明了這有多麼難打。
在劉廠長的辦公室外,廠裏的幾個骨幹工程師碰麵了,雖然是一陣寒暄。
“張總工,您也來了,劉廠長看來今天是有什麼大事要宣布啊。”
“也許吧。”
張繼明有些不善言辭。
他是從美國賓州法尼亞大學畢業,正兒八經的留洋生。
學的是機械專業,畢業就進了一家兵工廠當工程師。一年的時間就成了全廠工程師的頭,
此時美國有排華法案,華人本就是被針對的,一個華人能在那種情況下出頭,足以說明他的優秀。
抗戰爆發以後,張繼明放棄了美國優渥的生活,義無反顧的返回了國內。
黃崖洞兵工廠裏的機器,都是從各種渠道搜集來的,想要利用起來十分困難。
張繼明挑起了大梁,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將所有的機器調試修理了一遍,生產的效率直接增加一倍,因此受到了總部首長的表彰。
在黃崖洞兵工廠,他這樣有能耐的人,任誰都要高看一眼。
就連廠長劉福明都對他非常尊重,平常有問題,都是廠長過去找張繼明,而不是張繼明來找廠長。
劉福明走起路來虎虎生風,來到眾人麵前時,臉上洋溢著笑容。
“同誌們,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上級說咱們八路軍要建立一個規模更大的兵工廠。”
“有多大呢?”一位工程師問。
“這麼說,光一個火藥工廠,都能年產萬噸炸藥。”
劉福明此言一出,有了明顯的對比,在場的工程師才被震撼到。
張繼明立即作出了計算:“年產萬噸炸藥,豈不是一天最少產27.39噸,十斤的炸藥包都能裝兩萬七千個,我的天哪,這是真的?”
年產萬噸級的炸藥廠,在美國也是大廠子了。
別說機器有多少,夠不夠先進,就說萬噸炸藥廠需要的原料,也不是八路軍目前能夠供給上的。
知道的越多,他越是難以相信。
劉福明一開始也不相信,但原話是王政委說的,還是旅部的周參謀親自跑一趟來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