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成了倒黴鬼(2 / 3)

十來天前拿下山城,特戰隊可沒少拿那玩意收拾敵人。

連城門都轟得開,更別說一個小小炮樓了。

“現在出發。”

那是張勝奎參加的第一次戰鬥,一切都非常順利。

在機槍的掩護下,火箭筒小組到達了預定的位置,一發火箭彈就把炮樓的牆壁豁開了個大口子。

裏麵的敵人見勢不妙,隻能搖起白旗子,選擇投降。

但張勝奎也有遺憾的地方,他開了七槍,打了七發子彈,卻沒有打到一個敵人。

老兵告訴他:“光有子彈不行,你還得練槍法。槍法不好,給你再多的子彈也是浪費。”

張勝奎由此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自己的槍法練好了,讓別人瞧得起自己。

這場攻打炮樓的戰鬥,僅僅是發生在中條山一帶的,小小縮影。

膨脹了一圈的四個步兵團,以各連排為單位,展開了為期一月的以打代練。

既打擊盤踞在周圍的日偽軍,也要把新兵的戰鬥力練起來,使部隊整體的戰鬥力不至於下滑太多。

……

太原第一軍的司令部,寬敞的會議室,長長的條形桌,坐滿了高級軍官。

少將五六個,大佐十二三,第一軍一半的高級軍官都聚集在此。

如果一顆炸彈扔在這個會議室裏,整個駐山西第一軍都得癱瘓了。

司令官岩鬆義雄坐在條形桌的一端,拿著厚厚的一摞報告在讀。

這是一個學習崗村寧次大將,華北治安戰計劃的會議。會議出席者無不精神抖擻,表現出自己在認真學習。

崗村寧次大將的履曆,那自不必多說。

他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通,上任伊始,便到華北各地巡視,了解各方麵的情況。

隨後的日子裏,岡村寧次精心謀劃製訂了一個以消滅兔黨和八路軍,為主要目標的“三年治安肅正計劃”,即華北治安戰。

根據這個計劃,岡村寧次把華北地區劃分為三種類型,

即:“治安地區”、“準治安地區”和“未治安地區”。

所謂“治安地區”,是指在日軍控製和占領下的區域及其周圍;

所謂“準治安區”,是指雙方勢力交錯地帶,也是八路軍經常活動遊擊區;

所謂“未治安區”,是指抗日根據地。

岡村寧次計劃在三年內變“未治安區”為“準治安區”。

變“準治安區”為“治安區”。

逐步縮小“未治安區”,擴大“治安區”。

針對不同的地區,岡村寧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對於“治安地區”,以清鄉為主。

“清鄉運動”以“軍政並進,剿撫兼施”、“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為方針。

並村編鄉,從縣至鄉、村均建立起偽政權,實行保甲連坐,強化奴役統治。

在治安區,由偽軍擔任警備任務,而日軍則抽調出來向“準治安地區”推進。

對於“準治安地區”,以“蠶食”為主。

其中心思想是掠奪財物,把“準治安地區”變成無人區,從而鞏固其勢力範圍。

一般的做法是:依靠交通網、調堡和溝牆,從外到內逐步把八路根據地一點點地割裂開來,慢慢地將解放區變成占領區。

對於無法占領的村莊,就把它變成無人區,防止八路軍的深入活動。

對於“未治安地區”,以軍事進攻為主。

派出大量部隊,不斷進行“掃蕩”作戰,拆除、破壞根據地的設施及軍需品,實行殘酷的“三光”政策。

使八路軍不能安身,也無法進行建設,使之逐漸向“準治安地區”發展。

近日以來,經過一番周密的策劃和準備,岡村寧次先是調集了七萬大軍。

對晉察冀邊區,開展會持續兩個多月的掃蕩。

這次“掃蕩”被岡村寧次稱為“百萬大戰”。

其名稱與“百團大戰”僅一字之差,其目的是向兔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示威,以表明這是對百團大戰的報複。

目前此次掃蕩僅展開半個月,就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華北派遣軍司令部下發命令,要求各部隊仔細學習,革新戰法。

上麵的文件下來了,下麵的人自然得上杆子的學習。

學習,討論,各抒己見,一場會議開了三個半小時,從下午坐到了晚上。

學沒學進去不知道,眾多高級軍官的老腰是受不了了,會議結束後便紛紛離去。

嚴嵩義雄回到辦公室,看到門口有一名軍官筆直的站在那裏等候。

“是山下君啊,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