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背黑鍋的多田駿(1 / 2)

通過八路軍持續一個多月的拔點、破路、攻城,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和碉堡主義,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

日本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多田駿為此而受到嚴厲斥責。

多田駿,日本宮城縣人,是個中國通,為仙台藩上多田繼長子。一個典型的名門貴胄之後。

中日戰爭開始不久後,多田駿任參謀部次長,後曆任陸大校長、第3軍司令官、華北方麵軍司令官。

華北八路軍搞了那麼大的事,日本人損失了那麼多,自然得有背鍋的。

而且這口黑鍋,還不是一般人能背得起來的,最起碼山西的第一軍司令官,筱塚義男沒有那個資格。

在日本天皇召開的禦前會議上,陸相東條英機把“聖戰”不利的原因都推到了多田駿身上,

聲稱:“由於多田駿指揮不力,在八路軍的進攻麵前損失慘重,致使皇軍威風掃地,臉麵丟盡。”

時任日軍參謀本部參謀總長的杉山元言辭更加尖銳,他說:

“華北的失敗是大日本帝國的恥辱,8月20日這一天應該定為皇軍的恥辱日。對此,多田駿應該負全部責任。”

麵對指責,多田駿啞口無言,麵紅耳赤。惱羞成怒的他決心進行報複,為自己掙回臉麵。

於是,他調集了華北所有的機動部隊,包括日軍主力第110師團,36師團,獨立第1、第9混成旅團在內的共計2萬多人的部隊。

於10月6日開始,對八路軍和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報複性“掃蕩”。

日軍實行了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即燒光、殺光、搶光。

他們所到之處,見屋即燒、見人即殺、見糧即搶,企圖變根據地為焦土,民眾受害極大。

早在抗戰的相持階段,日軍就已經開始對八路軍的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並實行了“三光”政策。

尤其是受到百團大戰的沉重打擊後,日本帝國主義更加瘋狂地進行報複,“三光”政策的嚴酷性比以前更甚。

多田駿在下發的命令當中,著重強調了,三光政策要比以往更甚。

下達命令的文件是這樣說的:“這次作戰的目的,與過去完全相異。

乃是在於求得完全殲滅八路軍,及八路軍根據地,凡是敵人地域內的人不問男女老幼,應全部殺死。

所有房屋,應一律燒毀,所有糧襪,其不能搬運的,亦一律燒毀,鍋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

一道命令,百十多文字,一分鍾就念完了。好似輕飄飄的沒什麼。

可落實到實際上,那就是說不清的村子被燒毀,無數戶人家家破人亡,數不清的人間慘劇。

日軍的暴行很快傳到了八路軍的耳朵裏。麵對殘暴的日軍,八路軍總部下達了反掃蕩作戰命令。

要求各根據地黨、政、軍、民密切配合,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堅決殲滅敵一至二路,

並分散部分主力部隊,協同遊擊隊、民兵廣泛開展遊擊戰爭,堅決粉碎敵之掃蕩。

百團大戰在前兩個階段,雖然取得了巨大勝利,給予了敵人重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