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簡單些,布匹就有些麻煩了,這還涉及到做成成衣,這年頭沒有機器縫製,全靠手針,這也養活了很多針線鋪子。邊軍的衣服、鞋都很費的。
這裏所說的是指那些特殊邊軍。
大周國的邊軍有兩種,一種是屯邊的,就是有家有口的,她們的衣物糧食都是自給,訓練減半,另一種是精銳。畢竟打仗還是要靠精銳,屯軍隻是解決後勤突發情況的作用,比如打仗的時候糧食接應不上、衣物接應不上,這就靠屯軍的家屬了,精銳傷亡過大,由屯兵頂上。而本地商人提供的物資就是供應這些精銳的,從將軍到小兵,從人到馬全部包括。
本來也沒什麼,可這些精銳上中下將領不是將門之後,就是朝中重臣的孩子,再不濟母親也是做國都的官的,每一個人和國都長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她們吃的用的都很講究。就拿穿著來說,一年四季衣服顏色朝廷都有規定,而且質量上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就是顏色都不允許掉色,這也是為什麼接手邊軍布匹生意都是大商家,小商戶根本接不起,那是有抵押的,甚至出了事還要追究責任。拂小的家族不過是運氣好收到了古城的拂家提攜。
不過,有利必有弊,拂小的家族在得到了好處也和古城佛家成為了一體,他到時候就可以完全提條件,要下佛小家族的生意份額!
蘇秀衣算計的就是這個!
無論對哪個拂家他都沒有辦法正麵做什麼,但他可以利用別人,寧家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都是同行,蘇家雖然比起人家生產廠家來說,就是個二手商家,可消息還是很暢通的,特別是對寧家。
之前說了,寧家掌家的和他一樣男兒身,而且比他要做得好,他想過要把自家生意做大,所以多留心了,這一留心沒想到還有重大發現,剛好拂小撞上來,於是整個計劃出來了。
因為他的家裏也是做布匹生意的,無論是佛家還是寧家都得罪不起,所以他本人是不能出麵的,而要實施計劃就要推出個人,想來想去就是這個九紅最合適。
九紅是個江湖人,他救了她一命,她以江湖人的方式要還他這個人情,叫他提條件,他開始還沒想好,如今決定就用這件事做條件。
看得出來,九紅是個講信義的江湖人,不然也不會一定要還他人情了,不擔心她會把他說出去。
蘇秀衣的解釋九紅信了,這用江湖人的思維來想,就是惺惺相惜。
“好,我答應你。不過這件事太簡單了,抵不過你救我一命的人情。”九紅對蘇秀衣給的理由很認同,覺得蘇秀衣有俠義之風,大方地又給了蘇秀衣一個提條件的機會。
蘇秀衣愣了下,這麼好的事怎麼會不答應,很爽快地接受。
這更對九紅的脾氣。
“你說吧,我該怎麼做?”
蘇秀衣低聲如何這般地講起來,不時加以解釋,九紅神情跟著不斷地變化。
“不過,這個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需要確定一樣東西。”蘇秀衣說完道。
“什麼東西?”九紅很好奇。
……
對布匹這行能稱上最大的商家至少要具備四個條件,有穩定的技術人才,至少三代。另外有穩定的織戶、自己的染坊、最後要有自己的商鋪。從織到染、出售、成衣製作,都具備了,誰的規模大,誰的質量好誰就是老大。
這裏麵關鍵一點就是技術人才,無論現代還是古代,各行各業其實拚的都是人才,那些大的布匹商家幾乎都會把人才的下下下輩子都壟斷了,顯然和這樣的大商家競爭有多不容易,所以寧家的寧公子準備了三年,從外地高薪聘請了師傅革新技術,來彌補和拂家規模上的差距。三年的辛苦並沒有白費,終於出了成果,就在寧公子鬆了口氣時寧家出事了,不但如此,所謂的成果也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寧公子名為寧遠樓,獨生子,其母是寧家長房,沒有女兒。寧母親姐妹三個,二房三房都是子女雙全,可惜又都是吃喝玩樂的紈絝,寧遠樓從小聰慧,性情堅韌,深的寧老太太的喜愛,後來發現這個外孫子有著經商的頭腦就帶在身邊親自教導,寧遠樓不負所望。寧老太太見寧家三代也隻有這個外孫子成器,可以擔當主家,決定等寧母親退下來就叫寧遠樓掌家,將來招妻。因為利益的關係,這遭到了二房三房的不滿,但是寧遠樓的能力又叫她們說不出什麼來,如今寧遠樓暫時當家,想拿下涼州邊軍的布匹生意也是為了鎮住二房三房,以後也好順利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