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計們得知了龍靜一下子收養了三個孩子都乍舌不已,親生孩子多了生活困難的人家都往外賣,龍靜卻還主動收養不相幹的孩子,真不知道是傻還是年紀小不懂生活艱辛,三個孩子,負擔那得多重啊!
“小龍女,你管這些幹啥!縣裏有善堂,還有那些有錢人家,把他們送哪個也行啊!”
“是啊!小龍女,你別看孩子小,吃起來可不少啊!”
“你沒聽那話嗎,半大丫頭吃死老子!又不是親生的,你養這玩意沒事找事呢!”
七嘴八舌好心地勸說著,龍靜隻是笑笑說。
“家裏有點地,吃飽喝足還是可以的。辛苦點吧,孩子也挺可憐。再說了,不是還有你們支持著我嗎!”後麵一句隻當是玩笑了。
小夥計們都沒好氣地笑了。
“敢情你賺我們的錢就幹這個啊!”
“行善積德嘛,這是好事!”
龍靜都這麼說了,別人也不好再說什麼,不是客氣地說有事說話,就是我們訂的餐可別漲價啊!龍靜自然是保證了不會漲價。
到了邊鄉紳那裏,村婆婆已經在了,收養小花三個孩子,需要村婆婆跟著去衙門辦戶籍、登記安置流民的糧食、錢物,運氣好了,還能遇上大戶人家捐獻的東西。
小花也姓花,名字叫花花,小草叫花草,小土不知道姓什麼,村婆婆決定小花叫龍花花,小草叫龍花草,小土叫龍小土。龍靜想到小花說將來要娶小土做夫郎,都姓她的姓,聽上去像兄妹,還不給人落下窩配話柄啊,否了,還是給小花姐妹單獨立了戶籍,依然叫花花、花草,小土就叫龍土,名義上是她的孩子。
“小丫頭不大,屁事可不少!”
村婆婆嘴上這麼說,還是按照龍靜說的辦了戶籍,登完領取錢糧數目。
這邊規定,安置十歲以下孩子糧食每個月三十斤,三十文錢,時間一年。另外十尺粗布,十尺細布,都是鄉下手工織的棉布。
小花他們比較幸運,冬天要到了,衙門集中了部分有錢人家的捐獻物,有被子、棉花、棉鞋,多數還是舊衣服,龍靜一點都不挑剔地搬到了車上,邊鄉紳那邊又給了些新棉花和新棉布,還有兩袋子高粱米,把村婆婆的大馬車裝的滿滿當當的!
回去的時候,小花小草撒著歡地跟著車跑,隻有小土安安靜靜地坐在龍靜的車上,一聲不吱。龍靜推著車,暗自歎氣,原以為這孩子不會說話,可小花小草都說他會說話,隻是不愛說,可她還從沒有聽過他開口過。
“小土,願意到我家去嗎?”龍靜主動跟他說話。
小土點點頭。
“來,叫聲姨聽聽!”
小土不叫,低下了頭。
“叫一聲,姨給你好吃的。”
還是不叫,直到進了家,小土也沒叫,始終安安靜靜坐在那。
這是個問題孩子啊,龍靜下了結論。
潘小山在家已經燒好了開水,現在快深秋了,天沒那麼熱了,洗澡需要燒熱水。龍靜叫潘小山給小花他們洗個澡,頭發如果有虱子就剪掉。對龍靜最後要求,潘小山還是決定無視,改為用虱子藥、篦子拌上線篦頭。
篦子齒本來就細,如果拌上線就更密實了,也能把小虱子篦下來。
從村婆婆家裏領了糧食、錢、布,龍靜回到屋裏開始用縫紉機趕製小花三個內衣和夾衣。先趕製出一套穿,晚上再趕製換洗的。
龍靜很喜歡孩子,在家裏她就是老大,弟弟和她年紀相差倒不大,妹妹差的就多了,沒少照顧妹妹,做衣服輕車熟路,一邊給小花他們做衣服,一邊想著一些衣服花樣。
潘小山還是太大了,小花三個這麼小正好過過打扮孩子的癮。
這也許是女性的通病。
等小花三個出來,龍靜的衣服也趕製好了,一一穿好,小花姐妹又蹦又跳,一向安靜的這個家第一次這麼熱鬧。
“姨啊,你做的真快!”
“姨啊,我好久沒穿新衣服了!”
“姨啊……”
……
潘小山給小土梳好頭發,終於忍不住道。
“這孩子話怎麼這麼多啊!”
“這麼大的孩子都這樣!”龍靜扒了扒拉小花姐妹兩個的頭發,“我不是叫你給剪掉嗎,明年就能長出新頭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