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2 土版的鄉野別墅(3 / 3)

之所以把陽台設在西麵,是因為一層西麵房間少,承受力沒有東麵大,東麵的房屋多,每一麵牆幾乎都是承重牆。

整個房子地麵鋪的、貼的,鍋灶以及鍋灶周圍的牆壁都是從河裏撿來的片石。牆壁、頂棚抹的是白色黏土,所有壁櫥都是土磚砌起來的,裏麵隔板是琉璃,外麵用木頭做的四框,按的木門,拉手是鏤空的。橫平豎直毫無花哨,簡單實用,整潔大方。

院子就比較簡單了,屋子距離院門口五米,屋門口是三米寬的石台,和屋裏地麵平齊,玄關與院門口形成一條直線。下了石台由三級一米寬的石階延伸到院門口。院門口是一米半的寬度,木質大門,往裏開。院門口鋪了三平的石板,和通往主屋的石階相連。院門兩邊,龍靜用廢木料做成的花盆擺在那,裏麵是移植的野花,現在開的正旺,看著就很亮眼。野花不嬌慣,不用特意伺候,非常省事。

在院牆上嵌入了一塊木牌,上麵由村裏的蒙學先生執筆,張嬸用火鉤子燙出來的一行字:涼州陽穀縣橋頭鎮靠山屯後街三三號龍靜寓所。

這趟街隻有三家,她正好是最裏頭的。

而這個小小的門牌號碼一出現,就大受歡迎,靠山屯家家仿效,村婆婆下令,同一排號,沒想到的傳到別的村,也是受到了歡迎,一時間你家按門牌號了嗎成了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後來官府將門牌號各處推廣,登記造冊,方便了很多。

這都是後話。

院內的石階兩邊也都是移植的野花,圍著菜地。綠油油的青菜,五顏六色的野花,忙綠的蝴蝶蜜蜂,如果再加上幾隻小貓,幾隻小狗,儼然一副生機盎然的鄉野情趣圖!

石階的東麵石台下是個葡萄架,現在葡萄剛種上,還沒爬滿。葡萄架下的石台上放著一張石桌,一邊放著幾隻石凳,石桌上有個凹槽,用來烤肉、涮鍋子的。約上幾個好友坐在這裏欣賞著葡糖,野花,那真是又好看又好吃,心與胃都會得到滿足。

石階的西麵石台下是一個和葡萄架一樣高的花架,移植了不少爬蔓的花,這是為了叫人洗澡時抬眼就能看到花。

花架的南邊蓋了一個兩米高的井房,裏麵是口井,門是鏤空的,帶著鎖,這是以防孩子們進去。

屋後比屋前地方大,西北角是個豬圈,裏麵設了廁所。在鄉下廁所是個很可怕的地方,即使在龍靜的老家現在的廁所還挺可怕,就是挖個坑,上麵放著幾根木棍,簡直是……太惡心。龍靜用慣了現代的衛生間,無論如何是忍受不了的,這些日子方便都是打野戰,現在到自己做廁所了,盡力做到最好。

四平的空間,地上鋪著石板,左右上下貼上片石,坑位由北向南,北麵留出一個兩巴掌的空隙,形狀像T台,下麵是往北牆外傾斜斜的石板,夏天的時候用水衝很方便。牆外這個部位是個積糞的坑。朝西的上方按了一個長形的小紗窗戶,既擋蒼蠅又透風。

廁所的東麵隔壁就是豬圈,走的是獨立的門,半封閉式,這樣豬可以曬陽光,北麵的牆下依然留出兩巴掌大小的縫隙,到時候就可以直接把糞便掃出去了,牆外依然是一個糞坑,省事幹淨。

挨著豬圈是個套間,外間是牲口圈裏麵是羊圈,都是北牆下有縫隙,後麵是糞坑。各種糞便對莊稼不同,是不能摻和一起的。

羊圈的東麵是三大套間,牲口料草間、磨房,倉庫。倉庫裏挖了個窖,冬天好儲存白菜。

挨著三大套間的東牆是家禽住的五層小公寓,柳條編製的籠子,大概能放下四五十隻雞。用葵花秸稈圈出了一個小院子,給雞散步。挨著的北牆是養鴨子、鵝的地方,也是弄了小院。

然後是放柴禾的地方,再然後是院子的後門,從這裏走車出入,很方便。

正屋的後門到豬圈、車走的路都是石板鋪的,離地麵和正屋的麵平齊,大概有二尺。挨著屋後的回廊龍靜種了一些果樹,沙果、李子、櫻桃、海棠、梨樹、杏子、蘋果……凡是能淘到的果樹都種上了。反正屋後的地方足夠大,東麵和前麵的菜足夠吃的。

龍靜的理想基本實現了,所有的要求基本達到了,足夠大的可以跳舞的廚房,活動的流水台,一抬眼就可以看到花開的浴室,超大容量的壁櫥,屋頂上的休閑陽台,生機盎然的院子……盡管無法達到的現代化設施,但當龍靜一個人在屋子裏慢慢地走著,一間屋一間屋地看,撫摸著具有矽藻泥效果的牆體,上了屋頂的陽台,俯視著收拾整齊的院子還是感到無比的滿足,這都是自己用雙手一點一點,一天一天完成的!這時不禁想起自己剛來的那段日子,惶恐、茫然、絕望、痛苦、直到接受,樂觀的麵對,目光慢慢蒙上了一層淚霧,我有家了,我終於有一個安身的地方,家人們你們放心吧,我會在這裏好好生活下去,你們也一樣,好好生活……

龍靜迎著六月的太陽在這女尊的古代時空裏,站在自己的土版別墅的屋頂上,祝福著自己那些在現代世界的家人和朋友們。

淚流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