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36 新房
兩天的時間實在太短了,除了需要做被褥還需要找房子。
現在住的這間小屋叫青衣睡了,羅靜怡覺得用來做和譚博秋的新房對譚博秋太不公平。記得在現代和一個已婚的男人去他家滾床單,滾完看著床頭牆上掛著的那個男的和他妻子的結婚照,心裏說不清的感慨,從那以後她再也不去那個男人家裏。不但如此,凡是和已婚男人滾床單堅決不去對方家裏。不知為什麼,隻要一想到要在和青衣睡過的炕上和譚博秋洞房,就回憶起了這些,所以在這兩天內還是抽出時間在九原城買了處宅子。
白如霜的那處宅子在她看來太大了,另外覺得用白家的宅子做新房也不幹淨。這純粹是矯情的,還不是因為兜裏有了幾個錢了。
大凡在現代都市住過的人,對住宅無非有這麼幾個要求,設施齊全、交通便利,然後才是向陽、麵積什麼的。本著這樣的標準羅靜怡在九原城買下了一處小宅院。
在一條胡同最裏麵,兩家鄰居,都是正經吃官飯的。出了胡同就是菜市場,對麵是馬車行、醫館、酒樓、針線鋪子等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商鋪。最關鍵一點,順著街市一直往東走,很快就能看見衙門和護城軍機處,有個什麼事可以第一時間找到保護。美中不足的是宅子有些小,勉強算是兩進,前麵寬敞些,正房二層小土樓五間,左右各三間廂房,另有門房左右兩間。後麵正房平屋四間,前麵是一個小天井,除了中間留了一條通道,兩邊栽種著樹木。前麵的天井除了通道兩邊是菜蔬園子。
這樣的宅子一般是那些在衙門做事的小吏住的,一個人帶幾個仆人,或者人口很少的一家人,不然按照古代的住宿習慣這麼個小地方是住不下的。羅靜怡一個是圖意方便,另一個就是宅子的格局不錯,設施也齊全,最主要的是前主人急著遠行,很多家具都不要了,收拾一下就能住,滿足了她眼下的情況。
交了銀子辦了房契,羅靜怡買了東西和她的學徒們布置了一番新房。
五間二層小樓一層中間的一間南北打通的,這也是去後院的通道,東邊羅靜怡用作了新房。
東邊兩間一門一窗,進門是一個堂屋,集客廳餐廳為一體,通往二樓的樓梯在西邊。後麵隔出了兩個屋,靠西邊的是浴室,很小,然後是廚房。東邊一明一暗,明間是書房,前主人留下的書架、書桌、椅子還在,暗屋是休息的地方,羅靜怡決定開春在這裏盤個炕,作為客房。二樓隻有一間大屋,是原主人的起居室,南麵有個窗戶,北麵是火山牆,因為下麵是廚房,做飯的時候順便就把火牆燒了。雖然整個二樓是一體的,但並沒打通,這間大屋還是獨立的,羅靜怡布置的也就是這間大屋。
這要是在現代她一定保留這麼大的屋,正中放一張大圓床,四麵掛著紗幔,那該有多浪漫,可惜這裏是古代,一個冬天的寒冷,一切的浪漫就泡湯了,不得不把屋子分割。由於時間短,隻能用軟隔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