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24 再見
河南的五戶人家共占了兩條街,前街也就是羅靜怡所在的地方,隻有兩戶,羅靜怡和東院的容家母子,後街住了三戶,張嬸子和她的堂妹,也稱為小張嬸,另外一戶就是洪大娘洪工匠一家了。
在十幾年的時候這裏住過一些采礦人,這五戶人家所住的土樓都是那些采礦人離開留下的,差不多的房子隻要有人住,再適當的修繕一下就能挺個幾十年。
張嬸子的土樓也是那時候的,院子大,細長型,土樓稍稍靠後,前麵東西都有廂房,敞開式的牲口圈、豬圈等,雞鴨鵝狗貓的應有盡有,張嬸子家有四個丫頭,是四胞胎。說到這不得不多說一嘴,可能這裏的人原始基因的緣故,一次生下的孩子差不多都是孿生三個以上,最多六個,一個、兩個反而是稀罕。羅靜怡聽了第一個反應就是,簡直是豬啊!
小張嬸家五個孩子,三男二女,就住在張嬸子西院,而洪大娘家孩子更多。洪大娘原來的男人死了,扔下四個女娃,後來娶的洪大叔帶來一個娃,這就五個,兩人在一起又生了五個,如今洪大娘又懷上了,還不知道幾個。
孩子們年紀都不是很大,十幾歲,平時這趟街是最熱鬧的。
進了門,是個廳,西邊是半敞開的廚房,最東頭是通往二樓的樓梯,中間放了個長桌子,邊上擺著長條凳子。靠窗戶擺著土爐子。地是土地,牆壁被煙熏的有點黑,又插了些木橛子,掛著幹辣椒、豆角絲、草繩等雜物。
這在鄉下是最常見的景象。
羅靜怡進來的時候,當然不需要換鞋了,除了容家母子外都來了,桌子四圈聚集著大人,大小張嬸子、洪大娘一起,大小張叔和洪工匠一起坐了,三家的孩子們樓上樓下亂竄玩得正歡。在這樣的背景下另外一家人涇渭分明地坐在火爐邊,羅靜怡一眼就看出對方的不同來。
一共六個人,麵對著桌子,一對中年男女坐在一條長凳上,旁邊稍後位置坐著三男一女,年紀看上去十八九歲的樣子。中年男女雖然臉色看上去憔悴,可還是看得出來,男的清俊,女的美豔。那三男一女因為年輕,臉色好看些,女孩子肌膚很白,使眉目看上去很黑很亮,五官秀美,神態溫婉,一看就叫人心生好感。三個男的都是五官精致,俊朗少年,其中兩個相似些,差別是一個看上去穩重,一個活潑。而另一個……
是他!羅靜怡認出來了,竟然是在九原城說話很噎人的那個少年。對了,還偷了他的一枚私人印章,可惜她沒文化,隻知道印章上好像刻得是他的名字,卻不認得。結合洪大娘所說的,看來這家人就是那個新來的住戶了,說是個官,還是個大官,怪不得這派頭不一樣呢。羅靜怡絲毫不怕那個少年把自己認出來,大方地在這一家每一個人身上都打量了一遍,然後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