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22 新居
臨近十一月,九原已經進入冬天,這裏的冬天可比現代冷多了,羅靜怡有著深刻的體會,所以從寒風中走進修繕好的房子,隻感到說不出來的溫暖,終於,終於有一個像樣的窩了!
這邊的人大都住二層土樓,低低矮矮,小小窄窄,一樓作為廚房、客廳、餐廳、雜物集中的空間,樓上作為起居空間,羅靜怡買到的土樓也是如此。
樓上樓下加起來八十平的使用麵積,樓下隔了兩個房間,樓上沒隔房間。記得當初剛進來的時候嚇了一跳,房子又髒又破,比她以前住過的房子隻強了房頂沒露天,如果按照剛穿越來那時候的心態,看到這樣的房子隻會轉身就走,或者湊合住著,絕不會想什麼修繕,但現在不一樣了,三年了,經曆了種種,開始麵對現實不再逃避,而在一個地方生活下去首先就是要有個落腳的地方,她喜歡精致幹淨的生活壞境,在這裏雖然不能完全實現,可還是能好一點就好一點吧。最重要的是兜裏還有點錢,所以當時看到髒髒破破的房子並沒有太大的不適,而是投入了最大的熱情來改造這所房子,希望把她在現代的小家搬到這裏來!
在經過和工匠們商議後,結合這裏的條件最終改造成了現在的樣子。
玄關占了四平,左右都用土坯砌了壁櫃,放鞋衣帽雨傘等物,又在左邊的壁櫃北邊砌了一個壁爐,直通二樓房頂。原來的兩間屋現在做了五間,東邊一明一暗,明屋六平,仿照榻榻米的形式,隻不過做的是火炕,暗屋九平,盤了兩個鍋灶,一個在東北角,燒東邊的火牆,一個燒火炕,兩個鍋灶用土坯砌的台子相連,下麵又做了碗櫃。北麵開了一後門。西邊也是一明一暗,明屋是六平的洗漱沐浴間,暗屋盤了一個鍋灶,用來水,順便燒西麵的火山牆,也開了一個後門。中間既是客廳又是餐廳,靠北麵是一座東西方向通向二樓的木質樓梯。二樓用木板隔出了五個房間,東麵一明一暗,中間一間,西麵一明一暗。東西房間有火牆取暖,中間有樓下壁爐煙筒取暖,這樣一來就都可以住人了。
房間都很小,這是考慮到冬天冷,人少,小點房間更暖和些。
雖然小可裝的都很精美,一樓鋪著粗麵紅磚,牆壁刷著白漿,洗漱室和廚房牆壁貼的是光滑的青磚,包括鍋灶、台麵、窗台。
東屋的炕作為臥室,和廳的隔斷采用了日 本的推拉式格子窗,北麵砌了一整麵的壁櫃,放衣服被子,南麵是窗戶。這邊的窗戶都很小,一平見方,想到冬天冷也沒改大,隻加按了一層,木頭框架,琉璃鑲嵌。這裏當做玻璃的琉璃類似現代的毛邊玻璃,透光還是不錯的。
廳裏靠著壁爐順著南窗戶打了長形沙發,幹草代替海綿,上麵鋪了一層棉墊,靠背也是,還縫了兩個抱枕。沙發罩的是灰色粗布,抱枕是鵝黃色細棉布,沙發前打了一個長方形的小茶幾,上下兩層。
往那一坐,喝著小茶,烤著小火,還真有點休閑的味道。
沙發的東麵沿著洗漱室的牆壁是一張長條桌案,下麵放了一個小圓凳,在這裏寫寫字看看書什麼的。沙發的對麵樓梯下全做了儲物空間,其中飯桌不用的時候也能塞進去,下麵還能塞吃飯的圓凳子,用的時候再抽出來。桌子腿裝了木頭小輪,很方便。
二樓鋪的全是地板,房間牆壁也是刷的白漿,屋子都放了床。雙人的,兩米長,一米五寬,床下是儲物空間,上麵鋪著幹草墊子,很厚實。靠窗戶下擺著桌案椅子。這是考慮日後的需要。
土樓外麵貼了一層土坯,又抹了層黃泥,牆根處貼了一層石頭。土樓比院子高了半米,砌了三層緩步寬石階,房子周圍用石板鋪了一層一米寬的露台,這也為了方便通往兩個廚房。廚房北麵開的小門下也設有台階。
院子很大,接近三畝,土樓坐北朝南,院門開在南邊正中,和土樓距離隻有三米,後麵和土樓距離三米處的北麵種了一排果樹,再北麵種的全是紅鬆,大部分成材了,這也是這出宅子最值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