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是宋代範仲淹在他的代表作《嶽陽樓記》中留下的千古名句。一段話道盡了自己身為廟堂之臣的心路曆程。事實上,這也是曆史上這群被稱作宰相的人所處的尷尬位置,和他們當中的傑出者的崇高誌向的真實寫照。
宰相可以說是古往今來最令人為難的職務。雖然曆朝曆代稱呼不同,秦、漢、唐都習慣叫丞相,宋代叫參知政事,明代叫內閣首輔,清代叫軍機大臣,但其職權範圍卻變化很小。我們可以用“總理政務,調和陰陽”這八個字來概括其職權範圍。
何謂“總理政務,調和陰陽”?“總理政務”指的是宰相的日常工作。皇帝身為一國之君,在國事上可以抓大放小,但宰相身為百官之首,在國事上卻必須事無巨細。全國大大小小的事務由各部門統一彙總到宰相那裏,宰相再選擇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呈遞給皇帝禦覽,這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基本的行政流程。
“調和陰陽”指的則是宰相在國家機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事實上,宰相向來都是皇帝與百官之間的樞紐。在皇帝眼中,宰相是百官之首,是百官的代言人;而在百官眼中,宰相卻是皇帝的助理,是皇帝的代言人。因此,身為宰相,就必須懂得如何調和陰陽,平衡皇帝與百官之間的關係。
這兩點既是宰相的職責,同樣也成了宰相難做的原因。總理政務讓宰相庶務纏身,一刻不得清閑;調和陰陽又使得宰相勞心勞力,時時在皇帝與百官之間斡旋。由此可見,國之宰輔一方麵位高權重,於運籌帷幄之間決定整個國家的興衰榮辱;另一方麵卻又不得不憂讒畏譏,小心翼翼,否則這一刻還“居廟堂之高”,下一刻便會被流放,“處江湖之遠”。
正是由於宰相這個職位的特殊性,使得宰相這個群體擁有了別樣的精彩,這也正是本套叢書成書的原因。身為個人奮鬥所能達到的最頂點,身為國家政策的製定和執行者,我們可以在曆代的宰相們身上看到個人奮鬥與王朝興衰之間那千絲萬縷的聯係。
由此,本套叢書選取了秦、西漢、唐、北宋、明、清這6個最有延續性也最具代表性的朝代,每個朝代選取數位名相。透過他們的個人經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王朝的發展脈絡,看到這個王朝究竟因何而興、為何而衰。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古之名相,無不是人中之傑,今之人可以此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