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餘糧”布局-拿出過冬的餘糧,做一個投機者 4.馬太效應,投入多收獲多(1 / 1)

第十章“餘糧”布局-拿出過冬的餘糧,做一個投機者 4.馬太效應,投入多收獲多

馬太效應,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如今,馬太效應在經濟領域的延伸意義就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有不少精明的投資者早就利用這一效應開始了他們的投資實踐。以基金投資為例,那些在2001年即敢為天下先而購買了開放式基金的投資者以及那些在2002年股市尚處於漫漫熊途時果斷買入了基金的投資者,隻要他們采取長期投資的方式,必定能獲得令人咋舌的收益,一定比剛剛開始基金投資的人們積累了更多的資本優勢和投資經驗,他們成為了那小部分享受馬太正麵效應的幸運兒。

進一步而言,如果他們采用紅利再投資,而非現金分紅的投資方式,那麼他們可以利用複利的力量使資本增值的速度更快。愛因斯坦曾經感歎,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就是複利。複利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錢滾錢”,也就是本金所生的利息,再放回本金之中繼續衍生利息。既然如此,毫無疑問,我們必須借助於這個最強大的力量為自己服務。

想要知道自己的投資項目在幾年之內可以增長一倍嗎?其實有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也就是金融界常提到的“72規則”-將72除以年平均投資收益率,這樣就可以算出在你目前的儲蓄或者投資回報率條件下,需要多少年可將目前的本金翻一翻,也就是說把本金1元變成2元需要多少年?

若你的投資本金為10000元,如果全部存在活期儲蓄內,需要90年本金才能漲一倍;如果全部投資於年均回報率為4%的國債,則本金隻需18年便可增長至20000元;如果全部投資於年均回報率22%的股票型基金,則本金不到4年便可翻番。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儲蓄”和“投資”是積累財富的兩大主要途徑。從表麵上看,儲蓄似乎是最沒有風險的,而且可以獲得穩定的利息,殊不知在低利率時代僅靠儲蓄不可能滿足您積累財富的要求,它的作用甚至比把銀子“包在手巾裏存著”還不如。因為通貨膨脹已經大大地削弱了那些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等你打開布包時發覺銀子已經缺了一大塊。在這種情況下隻有通過有效的投資才能有效地抵禦通脹的風險。因為通脹一方麵會使貨幣貶值,另一方麵會使以貨幣計量的資產增值,你持有了能夠增值的資產,自然就不怕通脹對你資金購買力的侵蝕了。

常言道:人有兩條腿,錢有四條腿。人賺錢往往是吃力又辛苦,而錢生錢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當你有了投資的資本之後,就應該抓緊時機進行投資,而不能僅僅把資產增值的重任放在工資性的收入上,應該讓賺錢和投資兩翼齊飛。

對於馬太效應,我們可以理解為,一步領先,步步領先。隻要決定了,何時開始都不晚。同時,長期持有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則。而且,投入越多收獲越多。

精明的商人有一句話:要會用別人的錢生錢。一個企業為了發展可以貸款舉債,隻要籌措到的資金能產生效益,足以獲利而且能夠按期償還。

如果開一家店,收益率是100%,需要投入2萬,一年可以淨賺2萬,看起來是很不錯的事情了:投入不算太多,還有較好的收益。可是,有野心的人不會這麼想。他們決不會拿2萬塊錢去投資,他們要追求的是萬本萬利,而他們往往會成為成功者。同樣是這家店,他們會想,一家店承載的資本隻有2萬,雖然收益率是100%,但一年也隻有2萬的利潤。還不如投資一個需要1億資本的行業,哪怕每年的收益率隻有20%,一年下來也有2000萬利潤啊!

對企業來說,可以通過借錢來讓自己發展得更好,個人也同樣如此。我們都清楚,央行決定從08年12月23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這是自今年9月中旬以來,在百日內央行第5次降低利率。利率的再次向下調整,迫使市場資金價格急速走低,讓手中存了些錢的市民不由得感歎:指望錢生錢越來越難了。

而理財專家則反向思維:既然資金價格大幅走低,手中有些錢的市民可以趁利率低時,再貸些款來投資。利率不斷下調,所以眼下正是借錢生財的好時機。

既然馬太效應告訴我們投入越多收獲越大,那麼在利率大為降低,政策日趨寬鬆的現在,我們何不拿出自己的餘糧,甚至借貸來投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