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熊市布局-在熊市中潛伏,在牛市中爆發 3.該放血時需及時放棄(1 / 1)

第九章熊市布局-在熊市中潛伏,在牛市中爆發 3.該放血時需及時放棄

在市場中,投資者不僅要與競爭者博弈,更要與自己的人性弱點,包括貪婪、恐懼、過度自信、過度悲觀等博弈。

證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說:“如果說我在華爾街60多年的經驗中發現過什麼的話,那就是沒有人能成功地預測股市變化。”巴菲特也說:“我從來沒有見過能夠預測市場走勢的人。”而彼得·林奇也不得不遺憾地感歎:“不要妄想預測一年或兩年後的股市走勢,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既然股市根本無法預測,萬一再發生暴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林奇的回答是根本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很顯然,投資者並不需要具備預測市場的能力照樣可以在股市上賺錢,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就應該一分錢也賺不到。在幾次最嚴重的股市大跌期間,我隻能坐在股票行情機前麵呆呆看著我的股票也跟著大跌。”

也就是說,不管局勢如何,應對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遭遇危險時該怎麼辦?很簡單,也是人的本能反應:苗頭不對,快閃保命。認賠出場、設定停損求生存,正是索羅斯投資策略中最重要的原則。眼捷手快,見壞就閃往往就是求生存最重要的方式。例如1974年,索羅斯在日本股票市場建立龐大的持股比例,有天東京營業員打電話告訴他,日本人對陷入水門案件醜聞的尼克鬆總統反應欠佳,當時正在打網球的索羅斯毫無猶豫地立即決定賣出日本所有股票,由此可見眼捷手快是許多基金操盤人的必備功夫。

2007年2月27日,中國股市上演“黑色星期二”,深成指大跌9.29%,上證指數(行情資訊)跌幅也高達8.84%,分別創下兩市近10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滬深300指數下跌9.24%,接近跌停,一個交易日兩市市值損失超過了1萬億。麵對如此暴跌,每個人都首先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

其實有無數人早已無數次問過這個問題,而且其中一些人經曆的股市大跌比我們更慘。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國道瓊斯指數單日跌幅達11.5%。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是曆史上第一個“黑色星期二”。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又是十月,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便重挫508.32點,跌幅達22.6%,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股市曆史上最大跌幅。遠遠超過了1929年10月28日那天11.5%的跌幅。僅這一天內,美國股票市值損失50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當年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這是一個最黑的“黑色星期一”,一個“華爾街曆史上最壞的日子”。很多人由百萬富翁淪為赤貧,精神崩潰甚至自殺。

無數美國投資人在暴跌後也在問:為什麼?甚至美國國會事後為此專門成立調查小組。可至今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出為什麼。但是不管為什麼,所有投資人在暴跌後都得麵臨第二個問題:怎麼辦?最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是那麼管理巨額資金的基金經理們。

1987年美國股市大崩盤時,彼得·林奇管理著100多億美元的麥哲倫基金,一天之內基金資產淨值損失了18%,損失高達20億美元。林奇是如何應對的呢?

林奇和國內幾乎所有開放式基金經理一樣,隻有一個選擇:拋售股票。為了應付非比尋常的巨額基金贖回,林奇把不得不賣的股票都賣了。

過了一年多,他回憶起來仍然感到後怕:“在那一時刻,我真的不能確定,到底是到了世界末日,還是我們即將陷入一場嚴重的經濟大蕭條,又或者是事情並沒有變得那麼糟糕,僅僅隻是華爾街即將完蛋?”

林奇是掌握巨額資金的基金經理,為了應對巨額贖回,隻能拋售股票。

大家做投資的目的在於贏利,人性的貪婪在市場中能夠得到充分的表現,割肉放血畢竟是每個人最不願做的事情。所以,不少人最初的虧損本來隻有0.5%,卻總是心存僥幸,期盼著股價的反彈,以個人主觀意識代替了客觀分析判斷,喪失了一次次減少虧損並獲得贏利的機會。往往在虧損超過50%以上時才能好好審視市場的走勢,但為時已晚。既然發現自己買的股票已經進入漫漫下跌,為什麼不及時果斷地斬倉走人,非得等到跌無可跌才割肉放血呢?

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給國內的投資市場帶來不小的震動,但它讓熱過頭的中國金融市場和中國投資者,認清了金融市場風險的存在,在含淚放血的時候或許會對這個市場有更深刻的認識,或許正可以促進理財能力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