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父子(一)(1 / 2)

宋炳生分管農業,到淮山是視察工作;沈淮與胡舒衛是來參觀考察,除了都住在淮山賓館內,兩撥人在淮山也走不到一起去。

雖然說重子輕父、重卑輕尊是種忌諱,但任何規則都抵擋不住現實利益的誘惑。

魏福明作為淮海省委委員、淮山市委書記,算是前省委書記陶國泉提拔起來的老人,但與蘇唯君有些矛盾,這些年就窩在淮山,一直都沒能調出去,更談不上提拔任用,但省裏一些情況,要遠比普通的中層幹部了解詳細。

魏福明也知道宋炳生與沈淮父子倆隔閡極深,沈淮回徐城也幾乎都是臨家門而不入,這次父子倆同在淮山,甚至連麵都不見一下,這當真視如仇寇了。

是陪同副省長宋炳生,還是陪同沈淮、胡舒衛,魏福明他心裏也很是掙紮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與分管工業、電力的副市長楊凱等人,陪同沈淮往龍水鄉看龍水電站的選址現場。

不要說龍水電站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以及工程啟動建設能給地方直接提供的數千個就業崗位了,僅東江電力未來支付給地方為移民安置所用的數億款項,就足以叫淮山市的官員趨之若鶩了。

魏福明也知道龍水電站一經啟動建設,有大量的建材會由地方企業供應,也會有一些土方工程交給地方企業承擔,這背後有他大把的好處跟搞活的機會。

宋炳生雖然是副省長,但這些年來隻分管農業,手裏的權柄有限,那邊走親熱了,頂天給淮山市裏撥幾百萬的專款,魏福明讓分管農業的副市長小心伺候,他再犯不著全程陪同。

反正陪兒子不陪老子,魏福明猜想宋炳生心裏再不爽,也張不開口數落他的不是。

*****************

到龍水的進場公路正式通車要等到七月底,但路基已經夯實,可以供車輛通行。

天下著小雨,沈淮與胡舒衛在淮山市委書記魏福明等人的陪同,起早前往龍水鄉看大壩、引水堰選址現場的籌備情況,頗為順利,下午兩點鍾不到,就將現場看完。

今天不能從淮山趕回徐城,返回淮山市裏又稍早了些,沈淮決定與胡舒衛趕往騰遊鄉,再看一看騰遊電站選址的地質情況。

騰遊電站是計劃在淮山市境內修建的第二座大型梯級電站,現在什麼籌備工作都還沒有啟動。

不過,隻要江寧到淮西之間的超高壓骨幹電網建起來,電力能夠源源不斷的往華東沿海地區輸出,東江電力那邊的資金供給又不成問題,淮山市境內剩下兩座大型梯級電站啟動建設都會非常的快。

沒有列入行程,沈淮本打算與胡舒衛兩人過去隨意走一走,以便能對騰遊鄉的情況有個基礎的了解;魏福明熱情萬分,堅持全程陪同到底。

往更上遊方向、騰遊鄉的道路就很差勁了,說是砂石路,但路麵上看不到還剩有什麼砂石,給過往的車輛啃得坑坑窪窪,缺少必要的維護。又趕上連日春雨,路麵泥濘不堪。

沈淮與胡舒衛出來,包括魏福明、楊凱等淮山市官員陪同,都是乘坐普通的轎車,前往騰遊幾乎是走一路陷一路。

雖然除了淮山市裏的隨行人員外,縣裏、鄉裏也有很多人趕過來陪同,車子陷進泥坑裏,不需要沈淮、胡舒衛、魏福明親自去把車從泥坑裏推出來,但在下雨天這麼反複折騰,人到騰遊鄉也是累得人仰馬翻。

大半天的時間就這麼耗在路上,趕到騰遊鄉政府,天色都已經是漆烏抹黑,想趕在天黑前回淮山市裏的想法也隻有落空。

騰遊鄉是個窮地方,就沒有正而八經的賓館,而騰遊鄉離縣裏、市裏都有好幾十公裏的路。不要說這樣的泥濘路況很難走夜路,還有好幾段路都挨著山崖,夜裏行車也危險。

條件再艱苦,大家夜裏也隻能歇在龍遊鄉。

騰遊鄉的街道很窄,還是傳統的石板路,叫雨淋濕了,車燈打上去光亮一片。

鄉政府是臨街夯土牆圍出的一個大院子,裏麵起了幾排拿石灰抹白的紅磚瓦房辦公;車隊開進鄉政府的院子裏,停下歇腳。

無論是鄉裏還是縣裏,都沒有想到市委書記魏福明會陪同客人在鄉裏留宿——開始甚至說連晚飯都不用鄉裏準備——手忙腳亂好一陣子,才請魏福明、沈淮、胡舒衛到鄉政府對麵的一家餐館吃飯。

這家餐館算是鄉政府的定點招待單位,帶同住宿也隻有三層小樓,外立麵貼了白瓷磚,在騰遊鄉政府所在這前後幾百米的街道上已算是很氣派的建築。

看著有兩百瓦的大燈泡,將院門口照得雪亮,雨絲在燈光裏泛起點點銀光。沈淮他們走進去,有兩個大公雞在院子裏昂首闊步,拉了兩砣雞屎又跑遠來。

魏福明、楊凱等人進一個勁的說條件簡陋,請沈淮、胡舒衛多包涵;而縣裏及鄉裏的幹部根本就插不上話,小心翼翼的跟在後麵,唯恐有什麼地方出差錯,又怕已經住在樓下的食客,高聲宣呼說什麼唐突的話,惹得市委書記心裏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