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沈桂秀基金會(2 / 3)

國內當下還不強製征收遺產稅,但這也是大勢所趨。一個社會想要不致於嚴重失衡的持續下去,不可能允許一個家族無限製的像滾雪球一般的聚集財富,也不可能允許食利階層無限製的膨脹下去。

如果姥爺、姥姥想要將他們名下的海外財富轉交到國內來,沈淮所能想到的理想方式,也是成立慈善基金會。

同時,渚江科技大學建立之後,後續還需要源源不斷的巨額資金投入,才能真正的紮根發展下去。

渚江科技大學,霞浦縣政府僅僅作為出資方之一,本質不屬於公辦大學,後續建設可以由霞浦縣政府共同參與注資,但辦學不能都依賴於公共財政拔款;成立基金會之後,就能穩定的提供一部分辦學經費。

沈淮還想在仕途上有更大的發展,就不能直接在梅鋼持有股權。不過,基金會名義上是公益性質,最終基會金的控製權會由他來繼承,實際也就是在梅鋼所對應的那部分股權也就直接受他掌握,也有益他加強對梅鋼的控製。

這對沈淮來說,其實也是他繼承他母親以及往後繼承他姥爺、姥姥財產最理想的一種方式。

他的子孫,要是有能力,自然能通過這個基金會,幹出一番事業;要是沒有能力,也能從這個基金會裏領一份高薪混吃等死——就像現在有很多孫家子弟從家族基金領錢過活一樣,也有像孫啟善、孫啟義這樣的孫家子弟,進入家族基金控製的企業擔當要職,獲得相應的社會地位。

沈淮想著姥爺、姥姥兩位老人家經過滇北之行後,心思應該是格外的疲憊,也沒想到他們從滇北回來這幾天,還是殫精竭慮的為他而考慮。

孫亞琳咂咂嘴,跟她爸說道:“控股權就不用談了,梅鋼的資本結構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將眾信的控股權讓出去,但四爺爺那邊想要對眾信持股,或者說希望眾信變得更開放,這個不是不可以談的,但除了一定規模的注資之外,我們還有一些條件……”

“你們有什麼條件?”孫啟善問道。

“姑姥爺不是愁他跟姑姥姥在家族基金裏的份額沒有辦法分割出來嗎?要是四爺爺那邊同意我們將在家族基金的份額,折算成業信銀行的股權,轉到姑姥爺新成立的基金會裏,眾信就可以變得更開放,”孫亞琳說道,“爸,這個還要你想辦法做四爺爺的工作。”

“你這個死丫頭,就知道把事情往我身上推。”孫啟善笑了起來。

梅鋼所直接控製的旗下產業集群,除了國有股權外,更主要的還是以眾信、鴻基、渚江三家融投資平台為支撐。

眾信除了是新浦鋼鐵最大的單一股東之外,新浦煉化得以建成,更是主要由眾信旗下的產業投資基金負責注入建設資金。

要是將眾信投資的控股權讓出去,相當於將整個梅鋼係的核心利益都拱手讓予他人掌握。

眾信在過去數年裏,最初還是得沈山、孫啟善兩人的鼎力支持,繼而孫亞琳又大膽將名下所有的權益都抵押出來,特別是拿新浦鋼鐵的權益跟富士製鐵進行對賭,從富士製鐵關聯的日資銀行獲得大量的日元貸款支持新浦煉化項目建設,才最終將旗下的產業基金鼓搗到十億美元規模,已經是相當的不容易了。

眾信還想在短時間內進一步驀集到更多的產業資本、擴大規模,繼續保持當下封閉保守的管理狀態,顯然是不適宜的。

沈淮與孫亞琳他們的條件,眾信甚至鴻基投資都可以變得更開放,讓長青集團或孫家家族基金或者其他關聯方參與進來持股,可以接受更多規則的約束,但在相關方沒有證明足夠的善意之前,眾信的控股權不會分散出去。

大家族永遠都不能簡單的親情去衡量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宋家內部這些年的糾纏跟錯綜複雜的矛盾就足以證明一切,所以有些事還是一開始就攤開來說清楚的好。

當然,就算眾信打開,讓長青集團或孫家家族基金參與進來持股,也不是沒有額外的條件。

孫家的家族基金,名義上是公益基金會,孫家子弟名下的份額理論上不能分割、不能再歸私人所有,但將相應的資產轉移到另一個基金會,隻要不逃避監管,法律上則是允許的。

孫家為了保證家族財富不分散,通常不會允許這麼做,但事事都非絕對;隻要利益足夠,什麼事情都可以通容。

孫家家族基金,主要在長青集團及巴黎銀行持有股權,目前旗下直接持有的淨資產在五十億美元左右。

沈山夫婦雖然是孫家第二代子弟,但一直拖到八十年初才出國,在基金會裏的份額大約也就3%不到;就算如此,沈山夫婦所占的份額就已經比孫啟善、孫亞琳父女要多得多。

由於沈山夫婦去國晚,在家族基金裏占的份額又不高,故而在孫家、對長青集團、巴黎銀行的影響力很弱,幾乎談不上什麼支配權。要是能有機會,將這部分財產從家族基金分割出來,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能做的事情也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