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夜未眠(1 / 2)

回到東華大酒店,宋彤腆著即將臨產的大肚子,打著哈欠先回房休息。成怡雖然也覺困乏,但還是坐在沈淮身邊,聽著他與熊文斌、宋鴻軍、周知白、朱立、黃新良等人聊天。

“我還要在徐城留一天,明天要或許可以再跟葉選峰、謝成江他們那邊接觸一下——其他方麵,我也幫不上太大的忙……”沈淮蹺腿陷坐在沙發裏,跟宋鴻軍說道。

成怡湊到沈淮的耳邊,嘲笑他道:“還敢湊上去,那是沒有給打夠啊?”

成怡隻是開玩笑話,隻是宋鴻軍見沈淮這趟竟然還真有意帶金鼎一起玩,說道:“要是徐沛那邊答應我們的條件,我們隻需要準備二十億的啟動資金就應該夠了啊。”

此前為濱江地塊的綜合開發,他們這邊就計劃在春節過後就要拿出二十億的土地款來,麵臨的資金壓力很大。他們這趟不但不用一下子拿出這麼多的土地款交上去,還要從融信那裏額外獲得十一億的煉油廠舊址那宗地的轉讓款,就完全不存在資金上的壓力。

後續的建設投入雖然巨大,但整個建設期會持續四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建設資金自然也是分攤到漫長的建設期內緩慢注入。

隻要渚南商務區、白雁磯景區以及新城居住區隻要建成一定規模,物業銷售及商業招商啟動起來,甚至一些地塊與其他開發商合作開發,進一步的控製資金消耗,甚至有可能比預期更早的資金回流,那就可從這邊抽資金去支持別的項目了。

估算下來,他們最少甚至隻需要為整個項目淮備二十億的資金,加上相應的銀行貸款,就能將整個項目建成。

“這麼說來,還真是要好好謝謝融信啊……”沈淮笑著說道。

大家聽了都是哈哈一笑,雖然在濱江項目投入很多精力都白費了,許多商業建設開發方案,要進行徹底的調整,才能用在渚南,但比之獲得的收益,之前白費的精力又能算得了什麼?

沈淮又笑道:“胡林今晚的表現很平靜啊,都沒有跑到周任軍、趙秋華那邊去登門拜訪,看得出他還是想忍下這口氣,接著跟我們打擂台啊。所以說,就算這趟我們要很感謝融信的慷慨,要是能拖一拖融信的後腿,我們還是要去做的——金鼎在濱江商圈的投資策略變得保守,就能拖一拖融信的後腿。”

金鼎地產在濱江商圈手裏拿下來的那宗地,跟梅鋼轉給融信的煉油廠舊址那宗地,就隔著一條支雲路——這兩塊地的開發相輔相成,金鼎積極開發那塊地,建大賣場,對融信主導濱江商圈建設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要是金鼎在濱江那宗地上的動作變得保守,減少前期占資投入,拖延建設期,不僅能拖一拖融信的後腿,還能將金鼎聚集到的一些資源拉到渚南來,在南岸形成更強的聚合作用。

熊文斌坐在旁邊笑笑不說話,他在產業發展上跟沈淮交流更深入,知道沈淮更深一層的用意。

說到底熊文斌與沈淮更基本的思路還在於發展產業、推動城市化發展。如果可以,他們現在更願意將有限的資金引導到實業發展中去。

近百年來,整個國家跟民族都差點給敵國打斷脊梁骨,差的可不是投機取巧的心機跟手段。

不過,宋鴻軍早年在南方以貿易、房地產發家,又常期居住、生活在香港,受香港城市發展、企業及商人借樓市聚集巨額財富的影響極深。

沈淮也不會一定要宋鴻軍嚴格的循照他的思路去主導鴻基投資未來的業務發展重心,有時候隻是因循利導的推動往一個更有利的方向去發展。

宋鴻軍笑道:“胡林大概都快要氣瘋了;你還想著拖融信的後腿,那真是太慘無人道了。”

任何地方的發展跟建設,都離不開資金的供給。

地方上的資本積累總是緩慢的,故而改革開放以來,招商引資是各個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融信銀行通過對融信地產的授信,明年差不多就要對徐城注入六十億的貨幣供給,這是徐城照新格局發展必不可缺的條件。

相比較而下,梅鋼要保證東江電力及新浦港的繼續建設跟發展,九九年能為徐城發展融得的資金,頂天就三十億左右。

融信地產有融信銀行的全力支撐,明明有著更強的融資能力,在政治上得到的支持,也絕不比梅鋼弱半分,卻為梅鋼在徐城建設及發展中掌握更高層次的主動權做嫁衣,還因為格局差距,融信在徐城的發展將會長期被梅鋼壓製在身下難以掙紮,胡林的心情能好,才叫見鬼了。

不過胡林今夜安靜留在住處,沒有跑到趙秋華、周任軍那裏去,隱忍的接受此事,則說明他們這次還沒有將胡林徹底的擊垮。

梅鋼未來的道路還談不上平坦,宋係內部的矛盾需要緩和,宋鴻軍想到沈淮兩個月前才極為強勢的將劉建國趕出徐城,這時候要進一步的將劉建國孤立起來,叫他不能再有能力拉著謝家、葉選峰他們一起躲在背後拖梅鋼的後腿,讓金鼎及淮能集團在渚南發展中分沾些利益,無疑是更高明的策略,也頗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