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用人(1 / 2)

黎文曾、魏風華給拉上酒桌,沈淮與熊文斌談話,也就不會涉及到太敏感的話題,更多是了解渚南煉化的一些運營情況,出身徐城煉油廠的黎文曾也算是渚南煉化的真正奠基人,有些話題倒無需刻意瞞過他。

渚南廠年後正式投產運營,目前已持續運營有十個月。

渚南廠不單單是對徐城煉油廠的改造升級,建設期梅鋼還特意聘請英國的北冰洋石油公司,對項目進行技術及管理上的提升,新廠最終以極高的標準建設完工。

雖然最初半年都沒有滿負荷運轉,雖然今年國內的經濟形勢不太樂觀,但渚南新廠年內實現盈利,不成什麼問題。而到明年,運營及各方麵的配套穩定成熟下來,國內市場又有好的恢複,渚南廠的盈利能力,並不叫人有半分的懷疑。

上市公司梅工股份,旗下主要資產就包括梅鋼的一廠、二廠以及渚南煉化,市值曾一度跌到三十億以下,但隨著渚南煉化的順利投產,在眼前的金融環境下,市值還是很快的恢複到前期六十億的高點——這也是證券市場對梅鋼有著更好的期待。

沈淮在梅鋼並不推行高薪製,魏風華作為渚南煉化的總經理,年薪也就三十萬左右,也不是叫人十分的眼饞。

不過,魏風華等人的渚南廠管理團隊,在上市公司擁有近千萬股的股票期權,未來也針對不同的管理運營目標,製定不同的期權激勵政策,

隨著股價的上揚,像魏風華這樣的,在期權上差不會就將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收益,要說黎文曾不眼饞這個,那是不可能的。

不要說黎文曾如今空有級別,而無實權,撈不到那麼多的錢;就算有實權叫他能貪汙受賄幾百萬、上千萬,夜裏又怎麼能睡得安心?

看魏風華今日,黎文曾心裏也是有難言的失落。

失落歸失落,即使將時間撥回到兩年前,黎文曾也不覺得他有可能選擇留在煉油廠,畢竟無法在事前就能看到梅鋼這兩年的發展軌跡。兩年多前,省裏對新浦鋼廠能不能建成運行,持負麵評價的人還是居多,誰能想到梅鋼今日會形成六百萬噸煉鋼、六百萬噸原油煉化產能的規模?

黎文曾心裏又想,沈淮此時看著待他客氣,但沈淮鐵腕治廠,最初多半也不可能會希望他這樣的“官油子”留在煉油廠,壓住不讓魏風華這些擅長技術、管理、年少力壯的中層人員提上來。

黎文曾心有失落,魏風華也是為自己曾經的保守而有所懊悔。

梅鋼接手徐城煉油的煉化業務及資產之時,以技術、管理見長的魏風華選擇留下來,成為當時負責推動渚南煉化新廠建設的中堅人物,這個選擇現在看來是無比正確,也是極其成功的。

當時隨同黎文曾離開的,還有幾個在技術及企業管理上有專長的中層,他們當時純粹是舍不得放棄好不容易在體係內爬上來的位子,對比機關,可能要算正科甚至副處,但在調回黨政機關之後,發展沒有一個能如人意的。

徐城市的黨政機關,早就人滿為患,甚至幾個蘿卜守著一個坑。

不要說從國營廠調回的中層幹部,就是從軍隊退役的營級、團級軍官,要沒有過硬的關係,進黨政機關也隻能從底層做起。

從國營廠回到機關,這時候還想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年齡上失去優勢不說,而此前在技術及企業管理成長起來的能力跟經驗,也不能叫他們在機關裏避免碰壁,甚至還會因此受到額外的孤立跟排擠。

魏風華這些人選擇留下來,個人收入遠高往昔隻是一方麵,與國際煉化企業合作,視野及能力都有所開拓,更為重要一些。

而作為徐城市石化產業領域內最重要的企業負責人,魏風華等人的社會地位相比較以前都有極大的提升,也算是真正躋身上層社會。

不過,在看待新浦煉化項目時,魏風華又顯得有些保守。

當時主要也是不看好梅鋼有能力在新浦同時組織更大規模的煉化項目建設,在沈淮需要從這邊調動人手去支持新浦煉化建設時,魏風華選擇留守渚南廠。

沈淮沒有對魏風華作強製性的要求,最終還是以楊林為核心,在中海石油等企業的支持下,為新浦煉化組建新的管理運營團隊,啟動新浦廠的建設,並於今年十月最終建成投產,也僅比渚南廠晚不到一年時間,而論規模及地位,則要比浦南廠強上太多。

魏風華可以說是喪失了一次真正進入梅鋼係核心層的良好機會。

**********

成怡跟黛妮、黛玲姐妹倆興致不在經濟、產業等話題上,飯吃了差不多,就先離席,帶著七七上樓說話去了;家裏還沒有新找保姆,白素梅就充滿保姆,還留在樓下,幫著溫酒熱菜。

沈淮這次到徐城來,主要也是為徐東鐵路的事情跟各方麵溝通,與熊文斌平時都有電話聯係,見到麵也沒有必要避開誰專門研究什麼問題,黎文曾、魏風華在場,也是隨意的喝酒聊天,泛泛的討論徐城市發展的一些宏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