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誰會跟錢有矛盾(2 / 2)

“我可以去探班麼?”羅恒秋問他。

“還是別去了。人多嘴雜。”鄧廷歌說,“這個劇現在已經宣傳得很厲害,到時候萬一傳出什麼新聞,又會被認為是在花式炒作。”

羅恒秋的聲音聽不出是否有失落。他嗯了一聲,又跟鄧廷歌多聊了幾句,各自道了晚安。

第二天鄧廷歌立刻知道羅恒秋所說的是什麼事情了。

包嘉樹的那個電影項目流產了。流產的直接原因是,包含華天傳媒在內的四個投資商集體撤資。

撤資的理由報紙上說得非常清楚:這個電影項目的財務非常混亂,投資商多次提出合理的核對請求都得不到回應。同時電影的男主角本來已經基本確定為一個國際巨星,但投資商們卻發現項目根本沒有和那位男明星簽訂合同。覺得自己受騙了的投資商們於是集體撤資,短短一段時間,包嘉樹的項目就陷入了流產的困境。

當時鄧廷歌正在鍾幸的工作室那邊聽鍾幸說他的戀愛煩惱,被手頭這張報紙的報道嚇了一跳。

“你們做那事兒的時候一般說什麼話?還是不說話?”鍾幸喋喋不休,“從頭做到尾都不說話是不是不太對?”

鄧廷歌:“啊?”

鍾幸:“應該說點兒話的。可他不說,我說他也不太喜歡聽的樣子。”

鄧廷歌哪裏顧得上他這種無聊的事情,一目十行地看報道。鍾幸得不到回應,很是鬱悶:“你和老羅是我撮合的,你得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幫我解決啊。”

他看到鄧廷歌在看娛樂版的報道,也湊過去瞅了兩眼。版頭上是包嘉樹一張微怒的肥臉,滿是油光,很不雅觀。

“他被老羅騙了。”鍾幸輕聲道。

四個撤資的投資商中,華天是最後一個撤走的。

包嘉樹發現情況不對勁,立刻上門去找羅恒秋。羅恒秋笑眯眯地接待了他,然後告訴他,自己也沒有辦法。

賬目混亂是包嘉樹這個項目無法推卸的責任,華天什麼都沒做,隻是在幾次會議上稍稍提了幾次意見而已。那位簽不了約的明星,華天也沒有機會接觸,隻是跟華天有密切生意往來的娛樂集團在聽取了羅恒秋的意見之後,重新衡量了一下自己藝人參加這個項目的意義,同時重新審視了一遍這個電影的製片人包嘉樹。

包嘉樹知道自己是被羅恒秋坑了。

在這個圈子裏沒有哪個項目的賬目是不混亂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沒有誰會那麼頻繁地要求看帳。重要的是,那些混亂的部分投資商也是默認的:暗地裏塞給政府機構的、吃飯喝酒找小姐的、用於給回扣的……這些都是“正常的”支出,最後賬麵能圓回來就行。

真正導致這個項目流產的原因是巨星的中途退出。

但這件事包嘉樹也無話可說。在前期的接觸中,他們已經走到了商談合約的這一步,因此在碰頭會上就循例跟投資商們通了氣。他沒有想到,那位巨星的公司突然說不拍了,而就在他接到這個消息的一小時之後,三個投資商同時提出撤資。

他放低姿態到華天這邊懇求,想要一個解釋。

三個投資商都是華天和羅恒秋拉過來的。包嘉樹是確確實實沒有想到,有人真的會跟錢過不去。

羅恒秋說我也不能左右他們的想法,對吧。做生意嘛,起起落落,你以後有了好項目我們還是會合作,對吧。吃一塹長一智,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規規矩矩地來,對吧。

包嘉樹氣得在辦公室裏破口大罵,還把那張茶幾給砸了。

鄧廷歌一驚:“那茶幾我很喜歡的!”

鍾幸也義憤填膺:“我也很喜歡!”

砸了茶幾也無濟於事,待保潔大媽掃完那些玻璃渣渣,華天也撤資了。

項目的錢一下少了百分之六十,最具有號召力的男主角也不見了,項目根本進行不下去。包嘉樹研究了合同,發現這四個混帳投資商撤走是撤走了,但一分錢的違約金都不用給:因為過錯方是包嘉樹這邊。

“氣得要跳樓噢。”鍾幸沒什麼同情心地說,“老羅為了這件事,忙了整整一年,從玉蘭獎之後開始,整一年。”

他告訴鄧廷歌,這個套子布得很艱難,但它又完全的合情合理,沒有任何不妥的地方。

鍾幸看著鄧廷歌:“我說的比報道詳細吧?怎樣,你有什麼想法?能聽我說我的煩惱了嗎!”

鄧廷歌:“……茶幾,我舍不得那張茶幾。”

他想念羅恒秋了。

當然也想念那張光滑的、完美的、寬大的、潔淨的茶幾。重點是十分穩固:人就算躺上去,再做些什麼激烈動作,感覺它也不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