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時剛學會駕車,於是邀她一同坐車,前往工地巡視工程。在車上,我告訴她:“開車就好像在人生的路上行菩薩道——要布施歡喜,處處為別人著想;要遵守交通規則,不亂闖紅燈;要忍耐天候路況不佳,謙讓過路的行人;要集中心誌,內禪外定;要有精進力,不怕辛勞;要運用智慧,反應靈敏。唯有實踐六度,才能讓我們安全地到達目的地。”她聽了以後,十分歡喜,說道:“我雖然學佛多年,直到今天聽了您一席話,才懂得什麼是佛教。”

臨走時,我和她說:“你將來可以告訴別人,星雲大師曾經當過你的駕駛。”大家聽了,哈哈大笑。

回去以後,她果真逢人便說:“星雲大師幫我開過車子。”

當別人告訴我這件事時,我莞爾一笑,說道:“可惜僅此一次。”

方便法門

依德法師剛出家時,俗心未脫,尤其對於蛋的滋味,始終不曾忘懷,所以經常借故請假回家,好方便弄一些蛋來吃。有一次聽說他又要請假回家,我就囑咐楊慈滿師姑為他煮蛋、煎蛋、鹵蛋、燉蛋、炒蛋……做各式各樣的蛋給他吃。

依德知道我不準他的假,難過的來找我,我勸他到楊慈滿那兒去一趟,再回來找我。他照著我的話去做,到了那裏,一看,哇!滿桌子都是蛋。這一吃,從此他對蛋望而生畏。

當初在一旁怪我擅開惡例的徒眾,後來也都佩服我的方法高妙。為了讓一個人回頭,這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方便法門啊!我常想,有關很多“人”的問題,如果我們都能帶著寬容的心胸易地而處,就比較容易迎刃而解。

玻璃絲襪

黃秀美是一位美麗、柔和,洋溢著歡笑的女孩,即使在佛光山讀佛學院時,仍然帶著一點紅塵的夢想。

有一次,有人隨口問她:“秀美啊,你想不想出家?”那孩子卻稚情、認真地說:“我還沒穿過玻璃絲襪呢!”(當時玻璃絲襪是稀有時髦的)

後來,有機會到美國,我托人買了幾雙玻璃絲襪。海關人員檢查我的皮箱時,露出不解的異樣眼神,仿佛在問我:出家人買玻璃絲襪雖然不犯法,但是買它做什麼?我心裏想,為了滿足一個學生穿玻璃絲襪的夢想,為了對一個徒眾發稀有的出離心表示鼓勵,先生你哪裏會曉得出家人也有天下父母心啊!

為車子養老

三十年前,在台灣擁有汽車的人還不是很多,我決定買一輛車子代步,以便四處弘法。當時台灣的民智還未開,對出家人尤其抱有偏見,出家人即使騎自行車、戴手表、用鋼筆,都會受到批評議論。所以,當我提出這個意見時,一些徒眾紛紛質疑,我還是力排眾議。

第二天親自走訪車店,發現“載卡多”雖然比轎車貴了一些,卻能載更多的人,於是買了一輛九人乘坐的“載卡多”,並且請車廠改裝成二十六個座位,好讓我的學生、徒眾都能和我一樣出外參訪。由於車廂大,輪胎小,所以每次行車時,總是一路顛簸搖晃,甚至有好幾次連人帶車衝入水溝,翻到路邊,承蒙佛菩薩保佑,每次都是有驚無險。盡管如此,我們不但不害怕,反而使得師徒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

十多年以後,車子功成身退,許多廠商說盡好話,欲出價收購,一向隨喜隨緣的我卻堅持不給別人,連弟子們都感到奇怪,我告訴他們:“這輛車子隨著我南征北討,走遍全省大街小巷,立下汗馬功勞,現在退休了,我要為它‘養老’。”

買鞋加價

1964年的夏天,葉鵬勝的父親背了一袋僧鞋,頂著烈日,汗流浹背,來到壽山寺兜售。我當時為了籌措辦學經費,經濟十分困難,但是想到當年出家人很少,僧鞋的生意一定不好,於是上前問他價錢,他說:“一雙三十元。”我掏出四十元向他購買一雙,他抬起頭來,奇怪地望著我:“別人都要求我打折扣,為什麼你不還價,反而還要加價?”

我說:“如果你不做生意,我們就很難買到僧鞋。如果你能多賺一點利潤,拿這些錢來改善品質,大量生產,可以便利我們購買。所以,我這樣做,不隻是為了幫忙你,更是在幫我自己,你安心收下吧。”“我從來沒聽過世間還有這種道理的。”他摸著後腦勺,欣然地成交。後來,他將自己的兒子葉鵬勝送來就讀沙彌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