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人,要達到成功的道路——
有的人是慢慢來、慢慢學,花很長的時間苦讀(但這種學習方法太不經濟了);有的人雖不會,但可以一麵做、一麵學,因其有實際經驗,比較容易成功。
我本身不曾讀過布教、工程、弘法、知客、典座的課程,但我都抱著“我願意”、“我想”、“我要”的心態,一麵做事,一麵學習,從錯誤中吸收正確的做事方法,後來才學會的。
人要認識自己才懂得突破。以前若有人到少林寺練武功,少林寺是有門進去,無門出來;出去的唯一方法就是能夠跳出三丈高的牆。因為三丈高的牆都有能力跳出去的人,至少有點能耐,不會被人家欺侮,敗壞少林寺的名聲。
“牆”不僅要跳得出去,更要懂得自己適合跳哪一道牆——
一、個性活潑,講求實用,能聽能說,外語程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做知客、做簡報、能聯絡、會安排,肯擔當負責者,可以跳第一道牆,往橫的方麵去發展。
二、語言為我們所用,不是我們被語言所用。懂得寫信作文,參與國際外語會議,並可從事講演翻譯等工作者,可以跳第二道牆。
三、能十年寒窗苦讀,將來可做專家學者,著書立說,佛學、語文皆專精者(這就好像寶塔,愈往上,空間就愈小愈窄),可以跳第三道牆。
此三道牆,沒有誰大誰小,同樣重要,要知道自己的專長才能選擇跳哪一道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