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之中,如何自我修持,才能健康長壽、幸福快樂呢?我個人有一些妙訣,貢獻給各位:
“吃得粗,吃得少,吃得苦,吃得虧;
“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跑跑;
“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
這幾首詩偈告訴我們正確的生活態度、正常的生活規律,能夠如此,福壽唾手可得。日常食衣住行中,吃東西不精挑細選。譬如吃米要吃糙米,因為糙米比精白的蓬萊米更有營養。除了吃得粗、吃得少,更要吃得苦、吃得虧,偉大的事業都是從吃虧受苦中煎熬出來的,汙泥裏才能長出淨蓮,烈火中才能冶煉出黃金,在打擊挫折下才能造就成熟的生命。
而如何才能福壽綿長呢?
少肉多菜:佛門物質生活淡泊,但是有許多的老和尚卻活得非常高壽,主要和佛教主張素食有很大的關係。很多人以為吃素食營養不良,容易饑餓,缺乏體力,事實上不盡然如此,我們看看動物之中的牛、馬、駱駝等都是吃素的動物,但是它們或者在烈日下為主人犁田,或者奔馳疆場衛國保民,或者載運貨品於沙漠,耐力最大,體力最足。而肉食的虎豹豺狼雖然很凶狠,威猛衝撲一下,後繼無力。何況吃素的牛所擠出來的牛奶,營養價值最高,成為現代母親哺乳嬰兒的代用品,因此素食並不如想象中那麼沒有價值。素食雖然有它的好處,但是並不是強迫每個人都吃素,隻是平常大魚大肉吃膩了,有時換換青菜豆腐,既保胃口新鮮,也可減少一些疾病。
少鹽多淡:少吃一些鹽,減少消化器官的負擔,口味清淡,有助於養生延年。
少食多嚼:過去野有餓殍是時有耳聞的事,現在肥胖症是全世界時髦的毛病,營養過剩成了現代人的煩惱。古人說食不求飽,吃飯隻求八分飽,可以常保健康,頭腦清醒,吃得過飽容易昏沉,並且胃腸工作量過重,容易產生疾病。除了吃得少之外,更要細嚼慢咽,既可享受美味,並且得到長壽。
少欲多施:把愛欲心去除一分,少貪取、少企求;把施舍心增加一分,多給予、多慈悲。過去日本有一個貧女阿照,由於布施一盞油燈供佛,終於和失散多年的老父親團圓。這盞貧女的一燈,一千三百多年來一直供奉在高野山上,常明不滅,一個多月前,日本的幾位佛教徒專程包機,把這盞千年長明燈送到了佛光山,少欲多施的功德可見一斑。
生活要有規律秩序,早睡早起,有一定的作息;心情要保持安和愉快,不輕易鬧情緒,不隨便發脾氣,把自己忙碌起來,忙碌於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忙碌於事業的創造,忙碌於服務社會人群,忙碌於自我生命的提升,把自己的生活填充起來,讓煩惱沒有一絲空隙可乘,享受放曠逍遙的歡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