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禪的內容(2 / 2)

(三)禪與生活

人整天忙碌,為的是生活,為的是圖己此身的溫飽,可是這個“身”是什麼?

禪師說:“拖著死屍的是誰?”

這種問題,一般人是不容易體認得到的,人們辛苦地奔波,飽暖之外,又要求種種物欲。物質可以豐富生活,卻也常會枯萎心靈;口腹之欲滿足了,卻往往閉鎖了本具的智慧。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一種不自覺的意識下被向前推動著。善惡是非的標準,都是社會共同的決定,沒有個人心智的真正自由;所以這一時代的人們,雖然擁有了前人所夢想不到的物質生活,卻也失去了最寶貴的心靈自我,這是現代人類的悲劇。事實上,人們已逐漸地覺察到這一危機,曾設想了許多補救的辦法,社會哲學家提出了改良的方案,雖有部分改善,但對整個泛濫的洪流,似乎仍無法完全解決。

禪,這個神妙的東西,一旦在生活中發揮功用,則活潑自然,不受欲念牽累,到處充滿著生命力,正可以扭轉現代人類生活的萎靡。

禪並不是放棄生活上的情趣,確切地說,它超越了這些五欲六塵,而企圖獲得更實在的和諧與寂靜。一樣的穿衣,一樣的吃飯,有了禪,便能“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有僧問道於趙州禪師,趙州回答他說:“吃茶去!”吃飯、洗缽、灑掃,無非是道,若能會得,當下即得解脫,何須另外用功?迷者口念,智者心行,向上一路,是聖凡相通的。禪,不是供我們談論研究的,禪,是改善我們生活的,有了禪,就坐擁三千大千世界的富有生活!

(四)禪與自然

禪,是自然而然,與大自然同在,禪並無隱藏任何東西。什麼是道?“雲在青天水在瓶”、“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用慧眼來看,大地萬物皆是禪機,未悟道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道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是前後山水的內容不同了,悟道後的山水景物與我同在,和我一體,任我取用,物我合一,相入無礙,這種禪心是何等的超然。

“偶來鬆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日月,寒盡不知年”、“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隨地覓取,都是禪;一般人誤以為禪機奧秘,深不可測、高不可攀,這是門外看禪的感覺,其實,禪本來就是自家風光,不假外求,自然中到處充斥,俯拾即是。

今天的人類,與自然站在對立的地位,人類破壞自然界的均衡,把自然生機摧殘殆盡,日常生活的一切,靠人為的機械操縱,而漸漸走向僵化、機械化。這樣生活下去,怎能感到和諧,怎能不產生空虛,而感到煩憂痛苦呢?“禪”就如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滌心靈的塵埃;禪,如天上的白雲,任運逍遙,不滯不礙。

(五)禪與幽默

悟道的禪師,不是如我們想象中一般的枯木死灰,真正的禪師,生活風趣,更具幽默感。在他們的心目中,大地充滿了生機,眾生具備了佛性,一切是那麼活潑,那麼自然,因此,縱橫上下,隨機應化,像春風甘霖一般地滋潤世間;有時具威嚴,有時很幽默,這正是禪門教化的特色。

溫州玄機比丘尼,參訪雪峰禪師。雪峰禪師問她:“從何處來?”

“從大日山來。”

“日出了嗎?”

“如果日出,早就溶卻了雪峰。”(意思是說,如果我已悟道,那麼盛名必定遠遠超過“雪峰”,哪需向你請教?)

雪峰禪師又問:“叫什麼名字?”

“玄機!”

“每日織布多少?”

“寸絲不掛。”

雪峰禪師心想,你真有這個本事嗎?於是當玄機比丘尼身走出門時,雪峰禪師隨口說道:“你的袈裟拖地了!”

玄機比丘尼一聽,猛然回頭,雪峰禪師大笑說:“好一個寸絲不掛!”

唐朝代宗時,權震當朝的宦官魚朝恩,一日,問藥山禪師:“《普門品》中說‘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刹鬼國’,請問什麼是黑風?”

禪師並未正麵回答,隻是不客氣地直呼:“魚朝恩!你這呆子,問這個問題要做什麼?”魚朝恩聽了勃然變色,正要大怒,藥山禪師笑道:“這就是黑風吹其船舫了。”

另外,靈訓禪師參訪歸宗禪師,問道:“如何是佛?”

歸宗禪師說:“不可告訴你,因為你不會相信。你如果相信我說的話,過來我這兒,我告訴你……”

然後他細聲貼耳地告訴靈訓禪師:“你就是佛。”

從這些公案,可以看出禪師弘化教導的手段是何等的幽默!

學禪,要有悟性,要有靈巧,明白一點說,就是要有幽默感。古來的禪師,沒有一個不是幽默大師,在幽默裏,禪多麼活潑!禪多麼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