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人間,人間有男女老少,人間有五欲六塵,人間有生老病死,人間有悲歡離合。在缺憾的世間,我們如何獲得歡喜自在?如何發揮生命的價值?如何擁有安樂的生活?這是我們所要探討的課題。
佛陀降誕人間,示教利喜,為人間開啟了光明與希望;佛陀依五乘佛法,建立了“五戒十善”“中道緣起”“因緣果報”“四無量心”“六度四攝”等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們創辦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提出“傳統與現代融和”“僧眾與信眾共有”“修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等弘法方向。多年來,以“佛法為體、世學為用”作為宗旨,人間佛教漸漸蔚然有成,欣見大家高舉人間佛教的旗幟,紛紛走出山林,投入社會公益活動,實踐佛教慈悲利他的本懷。
2004年,我曾在香港和台北作例行的年度“佛學講座”,三天的講題分別為“佛教的生命學”“佛教的生死學”“佛教的生活學”。我言:生命為“體”,作為本體的生命,是不增不減、永恒存在、絕對、無限、正常的;生死為“相”,每個生命所顯露的現象,是有生有滅、變化無常、相對、有限、非常的;生活是“用”,生命從生到死,其中的食衣住行、言行舉止、身心活動等等,無一不是生命的作用。因此,體、相、用,三者密不可分。我們既來到世間生活,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死,三者是一體的,其關係極為密切。因此,整個人間佛教可以說就是“生命學”“生死學”“生活學”。
之後,我在世界各地演講《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三學》。所謂戒定慧,有謂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趣入解脫,是學佛的次第;在人間生活,更需要斷除煩惱才能獲得究竟的妙智,才能自在悠遊於人間!
1949年,我從中國大陸來到台灣之後,為了適應廣大民眾的需求,毅然采取麵對麵的講說弘法。從宜蘭鄉村的弘法,到城市各處的聚會;從監獄的開示,到工廠的布教。1975年,在台北藝術館舉行佛學講座,首開在“國家會堂”演講佛學之風。接下來,我弘法的腳步,由北至南,由西至東,從學校到部隊,從島內到島外。近二十年來,隨著弘法的國際化,我更是終年在世界各地雲水行腳,奔波結緣。
演講的對象,有一般男女老少的信眾,也有大專青年、企業界精英、教師、警察等特定對象。講說的內容更是包羅萬象,經典方麵有《六祖壇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法華經》等,也講說佛教的義理、特質與現代生活的種種關係,以及佛教對社會、政治、倫理、經濟、心理、民俗、命運、神通、知見、因緣、輪回、死亡、涅槃等各種問題的看法。
三十年前,佛光山的弟子們將我曆年來演講的內容,陸續結集成書,並定名為《星雲大師演講集》叢書,二十多年來不知再版了多少次!許多讀者將此套書視為認識佛教、研究佛學必讀之書,也有不少出家、在家弟子,以此演講集作為講經說法的教材。
這套演講集已缺書好一段時間,不時有人頻頻詢問、催促再版。我重新翻閱,覺得此套演講集講說時隔近三十年,撫今追昔,雖然佛法真理不變,人心善美依然;環境變遷有之,人事遞嬗有之。因此,決定將此書全新改版,去除與現今社會略微差異之處,重新校正、修訂、增刪,並依內容性質,分類為《佛光與教團》《佛教與生活》《佛法與義理》《人生與社會》《禪學與淨土》《宗教與體驗》《人間與實踐》《佛教與青年》等冊,總字數百餘萬字。為保存、珍重曆史,同時又為方便後人參考、查詢,我將演講的時間、地點記於每篇文章之後。
我出家已超過一甲子,畢生竭力於人間佛教的弘揚與實踐,主要是希望全世界各族群能相互尊重,人我能相互包容,社會彼此和諧進步。這套演講集是為我初期弘法曆程,以及一以貫之的人間佛教思想理念的鮮明見證。
出版在即,為文略說弘法因緣,並以心香一瓣祝禱人間佛教正法久住,所有眾生皆能身心自在,共生吉祥。
星雲 於佛光山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