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留一點慈悲的種子,可以讓世人享用和平的果實”……“留”的哲學很具藝術,也很有學問。

佛經裏麵有一則譬喻故事,值得再三玩味。在印度有兩個婦人家,同時得到一種名叫“庵摩羅果”的水果。甲婦人一得到庵摩羅果,便連果帶子統統吃下肚。乙婦人卻隻吃果肉,而把子留下來,並且栽植培養。不久,這個種子又再生出果實,她一樣隻吃了果肉,留下種子,然後又將種子拿去栽種,如此一年、二年、三年的栽種,竟使她擁有一大片的果園,不僅能享用果實,也多了一份經濟來源。

佛教講“種如是因,感如是果”,若無春夏的播種、耕耘,哪來秋冬的收藏,凡事都有因果,就像投資一樣,有行動才有所得。

不隻是在事業、理財上需要投資,情感、信仰、人生更應該投資。如何投資呢?要懂得“留”的人生哲學。

說話、處事、做人都要留一點餘地,留一點退路,好比用錢,不能把錢統統用完,要存款;話不能說盡,要留一些空間。無論什麼東西總要留那麼一點,就像乙婦人留一顆種子,卻開墾了一片大果園。

學習為自己的兒女留一點道德,為朋友留一點方便,對尊長留一點恭敬,留幾句愛語,讓人間充滿尊重的和風,留一份善美的信仰,讓眾生有得度的因緣,甚至於一隻貓、一隻麻雀也能留一點慈悲、關愛。

能夠“留”,表示我們富有,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