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民權東路上,有間佛光山別分院“普門寺”。一回,慈惠法師自普門寺出來,在民權東路上買東西。突然,一個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從後頭拉住慈惠法師的衣角,囁嚅地說道:“法師,你給我一百元好嗎?”

由於社會亂象叢生,詐騙事件時有所聞,慈惠法師麵對小學生突如其來的舉動,不勝疑惑。還未回神,小學生又說:“媽媽今天不在家,老師要我們交作業材料費,我需要一百元。”慈惠法師第一個念頭認為,有可能是騙錢的,然而看著額頭沁著汗珠,漲紅的臉蛋流露出一股殷切期待的模樣,又想:“或許他真的需要這一百元吧!”於是從皮夾掏錢給他。

一個多月以後,一個穿著現代的母親到普門寺找慈惠法師。見麵時,這位母親開口道:“師父你認識我嗎?”

慈惠法師回答:“抱歉,我不認識。”

這母親熱絡地握著慈惠法師的手說:“我因為出國,忘記留錢給孩子,聽他說有天學校要交作業費,少了一百元,是師父你給他的。”“我是個公教人員,沒什麼可以表達我的謝意。聽說你正在籌辦佛光大學,就以十萬元讚助你辦大學,聊表心意吧!”

做一點善事,看似為人給人,實際上確是種一收百,種百收千,種千收萬。就像慈惠法師的一百元,換來了十萬元的功德,甚至無以計算的歡喜與感激之心。佛陀勸勉佛弟子應當“不舍微塵善事”,小小的布施,哪怕是一句話、一分錢、一個微笑,都是人世間最為甜蜜的暖暖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