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1 / 1)

一個進步的現代化國家,都有很好的社會福利製度,提供人民生活上的福利與保障。《禮運大同篇》說“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就是社會福利,因為不管再怎麼先進的國家,都有一些無依的老人,失估的兒童,必須動用社會力量給予幫助。

中國民間的社會福利,大多由慈善人士熱心讚助。例如,為失學的兒童辦義學,為過世的老人辦義塚,甚至為行商市賈辦義井施茶,辦義莊旅店,都增加了社會的善良風氣。

自古以來,佛教對社會福利工作一直不遺餘力地熱心資助,例如賑災恤貧、救苦救難;長久以來,寺院更是幾乎成了養老院,甚至國家的油坊、碾米、當鋪、錢莊等,都是過去佛教所熱心倡導的慈善事業,也都是社會福利。

關於社會福利,有下列數點意見:

一、享受社會福利:一般的公務人員,一生為公家服務,到了年老退休以後,就靠社會福利資助他頤養天年。尤其現在“高齡化”的社會,加上“少子化”的時代發展趨勢,未來的老人更需要靠國家社會來照顧。現在一些養老院、仁愛之家,不少家庭不健全的老人安住在裏麵,雖然衣食不成問題,但在精神上無所依靠,感覺孤單寂寞。所以未來老人福利,應該在老人的心理、老人的精神寄托方麵,再多給予一些注意、加強,就能讓老人享受的社會福利更加健全。

二、貢獻社會福利:社會上,有人享受社會福利,也有更多人在貢獻社會福利,據聞慈濟功德會有百萬會員參與社會福利救濟工作。我們當然讚美許多人錦上添花,但我們更希望社會上一些名不見經傳的社會福利機構,能有更多的愛心人士投入,給予多一些的關懷。所謂“熱鬧的慈悲”容易做,“孤寂的慈悲”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三、增加社會福利:現在的社會福利機構很多,表示社會福利進步,但仍有一些對象需要納入社會福利之內來給予幫助。例如:青年求學的貸款、多子家庭的補助、獨居老人的照顧、精神病患的收容、失估兒童的認養、傷殘人士的複健、失業人士的短暫貸款乃至療養福利的建立、急難基金的成立、災後複建的專款、老年宗教師的補助、貧窮家庭的喪葬補助等等,希望這些對象也都能得到社會福利的照顧。

四、減少社會福利:上述列舉社會福利要增加,現在何以又說要減少社會福利呢?其實這個一點也不矛盾,現在有一些不當的社會福利,確實應該減少。例如,台灣地區過去有一些被列為甲級貧戶的人家,現在家有冰箱、空調、汽車,這種救濟補助金怎麼能不減少呢?現在一些社會福利好的先進國家,因為救濟補助太過泛濫,養成很多人不肯工作,隻在家中坐領救濟金,甚至寧可在街頭乞討,也不肯工作,如此即使再進步的國家,怎麼不會被福利製度所拖垮呢?所以社會福利製度應該經常修正,當增則增,當減則減,既曰社會福利,當然就要看社會的需要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