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恥笑、譏諷、惡罵、誹謗時,常人多半心生嗔恚、憂傷,不是怒火中燒,就是無法振奮精神。麵對世間八風,其實可以有如沐春風的“感受”。

《四十二章經》裏,佛陀教導一個妙方:“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回墮其麵。”罵人、誹謗別人,等同對天而唾,唾不到天,反而落到自己的臉上。佛陀又比喻:“如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飛其身。”罵人、誹謗也好像逆風揚塵,滿天灰塵飛揚起來,不會飛到別人身上,而是自己沾染了塵埃。

惡罵誹謗、譏諷嘲笑,看起來是攻擊他人,實際上是傷害自己。佛陀以“送禮”巧妙比喻,我們送禮給人,對方不接受,還是得自己收回;對別人的惡罵、譏諷、誹謗、陰謀、批評,對方不納受,終究是自己收下。

人間看似簡單的人際往來,卻都有其因果法則,分毫不爽。俗言:“好心有好報”,好的語言、善的想法是灌溉香花的肥料、清水,能長養芳香怡人的豔麗花朵。惡毒的言語、傷人的行為是啃蝕花草的小蟲蟻,花草還未吐芽,就敗壞萎縮了。

日常生活中舉心動念、言語行為,自己要時時小心,處處留意,正如播什麼種就會有什麼收成。怎能不謹言慎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