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肯定要報仇,他現在已經不去想黃祖和呂義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裏了,他唯一想的就是怎麼給孫靜報仇。望著士兵擔架上箭孔無數的孫靜,孫堅心中有無數的憤怒,同時更多的內疚。這躺著的原本是他孫堅,而不應該是孫靜,孫靜是替他死的。
婁圭也是一臉的震驚,他之前總覺得有點不對,可是沒想到竟然是黃祖和呂義。婁圭心中有點悲涼,卻同樣有點慶幸,因為死的不是孫堅而是孫靜,盡管孫靜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後怕啊,想想,要是孫堅先進城,那死的就一定的孫堅,黃祖費那麼大勁不可能隻是為了一個普通大將的人頭。
黃蓋走過來:“主公,全城都翻遍遍了,沒有黃祖和呂義的身影。還有,據俘虜的的敵軍說,他們並不知道黃祖和呂義來到三江口。”
孫堅痛苦的望一眼孫靜,這隻怕是最後一眼了。說道:“來人,命人將幼台運回去,追封幼台為洞庭候,長子襲位,讓仲謀替孤王給幼台守靈。”仲謀是孫堅的次子孫權,現在年紀十五歲。
孫堅說完,之後,走出幾步,指著大軍怒吼一聲:“全軍白綾,兵發江夏,孤王要血洗江夏。”婁圭大驚:“主公,不可,如此必定讓江夏城上下視死如歸,同心協力抵抗我軍,不可啊主公。”
屠城,通常都會對城池造成極大的恐慌,短暫的恐慌之後,隻要有人稍微一引導,絕對能爆發強大的求生欲望。到時候一萬幾千人去攻打偌大的江夏城,隻怕孫堅討不了好啊,所以婁圭急忙勸阻。
可惜現在的孫堅已經算得上是怒急攻心,悲意絕然,誰說都沒用。一支哀兵,一支困獸猶鬥之兵,這種特殊的情況出現在江夏的大地上。
江夏城中黃祖和呂義衝衝而回,在路上就已經聽說了,死的不是孫堅,而是孫靜。黃祖大喝一聲拍在案上:“唉呀,如此精密的計劃,竟然沒能將孫堅除去。”
呂義:“將軍,孫立將軍也逃回來了,但是受了點傷,很快就過來拜見將軍。”正說著,就聽到帳外一聲高喝:“末將孫立,求見將軍。”
黃祖一聽,大喜,一員上將啊,高聲應道:“進來。”就見孫立除去軍裝,穿著便裝進來。孫立:“將軍,大夫說倆個日之內,不便著重甲,兩日之後,就可為將軍上陣殺敵。”
黃祖哈哈哈大笑:“好,好一個江夏兒郎,飲了這杯酒,壯壯膽,哈哈哈。”
呂義:“將軍,現在吳軍緊*在後,我們怎麼辦?是戰,還是退?”孫立大驚:“退?”呂義:“對,我們退回江陵,讓杜畿發兵助我們,扼守長江水道,吳軍難進一步。”
黃祖點點頭,望著孫立:“你怎麼看?“
孫立:“將軍,末將不同意。試想我軍多半都是江夏本地子弟兵,要是我們就這樣走了,怎麼跟他們交代。而且,就連將軍還有末將,離開江夏,去到襄陽,我們還有什麼?到時候襄陽那群人會怎麼對待我們,將軍,我實在是不敢想。”
這些年以來,黃祖幾乎就是荊州的土霸王,土皇帝,聽調不聽宣的。蔡瑁和蒯良也是因為要用黃祖來鎮守江夏,同時又不用出錢出糧,所以說黃祖這兩萬兵馬就是他自個的私兵。那要是去到襄陽呢了,人家會給他提供糧草嗎?誰也不知道。
黃祖又是點點頭,呂義:“可是現在吳軍盛怒而來,據說揚言要屠城,為孫靜陪葬,吳軍上下士氣高昂,但憑我軍隻怕真抵抗不了啊。”
孫立:“總之我不同意走,死也不離開江夏。”
最後黃祖看兩人爭執不下,說道:“你們兩個都說得有理。說實話,本將是最希望離開江夏的人,但是呂義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但是,就像你剛才所說的,孫堅揚言要屠城,這卻是我軍的機會。我們立即將這個消失散布下去,讓全城的百姓都知道。”
“螻蟻尚且偷生,況且人呼。相信這江夏城中四萬人必定能與本將戰鬥到最後一刻。”小小江夏郡,三十萬民眾,江夏城就有四萬,這樣的繁榮,是黃祖最大的驕傲。
“來,你們來看。”黃祖將兩人拉到地圖前,說道:“呂義,你立即打馬趕去夏口港,那裏還有三千水軍,你去到那裏之後,不用回援江夏,而是順江而下。若是孫堅大舉來攻江夏城,三江口一帶勢必空虛,你可將其糧道截斷,不停的騷擾敵軍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