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準備指導(2 / 2)

關於能力結構我們將在有關章節專門討論,這裏談談職業指導者應十分注意的職業能力與知識的關係問題。

職業能力不同於專業知識,也不同於專業技能。專業知識是人類進行各種實踐活動經驗的總結和概括,職業技能是人們在長期的職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熟練的操作方式。在交往和受教育的過程中,人們掌握人類現存的知識和技能,並形成自己的專業知識體係。能力是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基礎,它不僅影響掌握知識的速度、程度,也影響對知識的運用。同時,能力的發展也要借助於知識,一般說,一個人的專業知識越豐富,他的相應的職業能力水平也越高。我們很難想象一個知識貧乏的人會有很高的能力水平。也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任何能力的白癡會掌握淵博的知識。但是,並不能因為能力與知識關係密切就把二者混為一談。能力與知識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二者存在的形式不同。知識是人類社會曆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一定的知識在一定的時間內總是表現為靜態,因而是一種相對恒定的東西。而能力的發展則呈現為動態的過程,並且遠比知識的獲得要慢。一般說,知識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而能力並不總是伴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到了一定年齡,還會出現隨年齡的增加而某些能力減退的現象。

其次,它們在職業活動中所占的地位不同。知識是職業活動的基礎,能力是完成職業活動的必要條件。如果把整個職業活動比喻成一條線段,那麼,知識隻是作為起點的一個端點,而能力則體現在職業活動的過程中,伴隨著活動的“線段”而進行。失去能力,知識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

其三,能力的發展與知識的掌握不是同步的。有的人能“聞一知十”、“舉一反三”、有的人則不能;有的人知識掌握不太好,但思路開闊、反應敏捷,能力發展水平較高,有的人知識掌握較多,但應用能力較差,即所謂“高分低能”現象。不同個體之間能力發展與知識的掌握並不總是同步的,有的人能力的發展先於知識的掌握,有的人知識的掌握先於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掌握知識而發展能力。

其四,在某些情況下,能力和知識還會發生衝突。人們在研究科學發展史的過程中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一些重大的發明創造竟是一些“學識淺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搞出來的?為什麼創造能力與知識的擁有量不成正比呢?美國學者霍蘭·阿斯遜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得出結論:在學院獲得好成績與以後的工作能力或工作成果聯係不大。在某些學院,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與其創造能力成反比。心理學家們認為,這是由於舊知識的幹擾作用使得頭腦難於想象出新穎獨創的見解,一些虛妄的知識會成為能力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在曆史上確實有很多人所做出的貢獻並不是在他們所受訓練的領域之內。

由此可見,把知識與能力截然分開或混為一談,在理論上是行不通的,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懂得這一點,在職業指導過程中有目的地指導人們發展某方麵的職業能力,對他們適應職業、適應社會以及求職成功是十分必要的。

(四)思想素質的準備

思想素質是指職業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觀、思想觀念、工作作風等方麵的要求。思想素質是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在職業活動中的體現,其中事業心、責任感、以及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是職業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也是一個人在職業活動中有所建樹的必要條件。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現代職業要求從業者具有現代的思想觀念,如時間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協作觀念等,而不僅僅從智力因素來考慮。因為一個人在職業崗位上的活動效率及其創造力不僅取決於知識與能力,也取決於一個人的精神、信念和意誌品質。因此,思想素質是職業準備的重要內容之思想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主要通過認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的途徑,幫助個體掌握科學的理論體係,樹立科學的自然觀、人生觀和道德觀,並在實踐中使之得到鞏固。

除以上四個方麵以外,適應職業資格製度化的趨勢還應包括職業資格準備的指導。

需要指出的是職業準備的指導並不是要職業指導者教給個體具體的科學知識和職業技術,那是各門具體學科的任務。職業指導的任務是在分析現代社會職業對人的素質要求的基礎上,指出從業者應該具備的各類素質,每一類素質在職業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獲得這一素質的途徑與方法。使個體在準備職業的過程中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