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類人才處於高度競爭的社會環境之中。社會環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生活環境的多樣化。經濟成分和利益主體的多樣化、分配方式的多樣化、就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等為人才流動創造了條件和動力。為了適應這樣的新的社會環境,終身學習趨勢漸趨形成。這是因為,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且是要“因時因地降人才”、“與時俱進降人才”。一個人要成才,就要有終身學習的準備。這種趨勢也是世界人才發展之中普遍出現的一種趨勢。認識和引導這一趨勢,對於全麵提高人才素質,幫助各類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
是什麼力量推動社會出現終身學習的現象?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終身學習的潮流源於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潮流。在中國,它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日漸明朗的現象。具體說來,出現這種現象,有幾個方麵的突出動力。
(1)新科技革命與產業的調整
新科技革命對於社會生產領域的推進,主要表現在產業的調整。它使得傳統的人力密集型產業向著技術密集型產業或集約化產業轉變。在中國,也程度不同、進程不同地開始了這樣的調整過程。這一過程,無情地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形成的產業結構甩到後邊,把成千上萬的產業大軍拋到失業或待業的行列。新興的產業不斷湧現,機會不斷地為某些意想不到的人們提供出來,原始積累型的長期辛勤經營而致富的情況被忽現忽滅的暴富機會取代了,許多人都有被捉弄的感覺。幾百年按部就班的資本主義社會運作模式受到了急劇變動的衝擊,幾十年的社會主義社會製度在剛剛納人市場經濟的軌道之後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風險和空前的艱難。在世界各種各樣的市場經濟的旋渦裏,一切穩定的職業和行業都在這一形勢麵前動蕩起來了。政府第一次表示承擔如此巨大的責任。因此,人們為了謀生,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為自己尋求出路。
(2)新科技革命與新的生活空間和工作門類
新科技革命的發展及其在生產領域的運用,還向人們提供了廣闊的新的生活空間和工作門類。互聯網信息傳播方式的出現,電腦對於工商企業運作程序的控製,現代電信通訊手段的出現,長、短線路的交通網絡的出現,家用汽車的加速發展,不僅加大了人們的活動半徑,而且向人們提供了嶄新的工作部門。近些年的計算機學習熱潮,駕駛技術學習熱潮,家庭裝修技術學習熱潮,經濟管理學習熱潮,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要適應這些新的工作部門,就不得不進行持續性的培訓和學習。
(3)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衝擊
隨著市場經濟功能在社會中的深化,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謀生的潮流形成了對尚未準備好的城市的衝擊。眾多的農民進入城市成為農民工,客觀上出現了廣大的人才培訓需求。他們是城市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力量,但又沒有攜帶任何適應性的條件進入城市。這些脫離了農村環境的農民工,不但需要學習最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適應城市的生活規律,而且渴望了解城市就業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再學習和再培訓。他們往往是餐飲業服務員、城市商業保安人員、建築工人、裝修工人以及各種名目繁多的服務業人員的後備力量。他們在進入自己理想的工作崗位之前,是不會間斷學習的。他們在城市裏形成了廣闊的培訓市場。
(4)職業變換和人才流動
多種所有製的出現,特別是私有製的發展,以及私有製特殊的管理經營方式和對利潤的追求,使得職業變換和人才流動成為必然。許多私營企業的“老板”,具有了任意招聘和辭退工人或雇員的權力。這種無情的現實,推動了人們觀念的變化,也推動了人們主動或被動的流動潮流。那些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的青年人才,在追求更高利益的驅動下,也解脫了對所屬企業的責任,形成了“跳槽”、換崗的潮流。青年人才為了具有這種流動的優勢,防止被“炒魷魚”,滋生了強烈的再培訓和再學習的積極性。
(5)職業培訓和繼續學習已經成為潮流
職業培訓和繼續學習已經成為潮流,這是不爭的事實。據報載,一個哲學碩士加MBA學位的青年,畢業後從事管理和人才發展的培訓,在上海和北京受邀為多家培訓公司講課,成為20多家培訓公司的簽約講師,每月隻有一兩天休息時間,成為專職的“培訓師”。由此可見終身學習和培訓潮流來勢之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