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塔和朋友們出遊經驗豐富,也都會開車,六個人每兩個小時換一下,遇到高速休息站也都會停車修整。

他們基本上都在五十五到六十五這個歲數,說是中年人,年紀有點偏大,說是老年人,他們又有點不甘心,覺得自己在七八十歲的人麵前,可是年輕不少。

所以,阿加塔他們一般都戲稱自己為‘老中年’。

在這個年紀,除了些退休之後的茫然,和對身體衰老的不甘外,就是博識穩妥和時間寬裕。

就拿旅遊這一項來說,總是能看到年輕驢友出事的消息,從沒有聽說‘老中年’作死,阿加塔他們不著急,景慢慢看,車慢慢開,去一個地方也不急著走。

這種慢慢,剛好和陸同悠小朋友契合。

三歲多的小朋友出門,簡直和掉到蜜罐的小熊一樣,什麼都新奇,什麼都喜歡,可是,也什麼都不懂,陸有有精力充沛,奶奶在開車的時候,就跟著車載音樂和輕微的顛簸,邊看窗外的風景邊時不時扭一下自嗨。

等阿加塔換下來,坐在她身邊後,那就和《十萬個為什麼》一樣,又軟又甜的詢問聲就沒有停過。

精神之亢奮,讓阿加塔都摸了摸小孫女的額頭,問她要不要喝點水,先睡一會兒。

然後,陸有有開始晃腦袋,示意自己還能再戰幾個小時。

同行的‘老中年’們被逗得不行,每次換車修整的時候,都會坐在陸有有身邊逗逗她,陪她說說話,給她回答一下問題。

本以為,小孩子精力有限,過幾個小時就要睡一會兒,沒想到,等開車的順序輪換完一遍之後,陸有有的大眼睛還閃閃亮,發現阿加塔在看她,笑出小白牙,“奶奶,什麼是丹霞地貌?”

逗小孩子的時候,阿加塔他們都會專門說些不好解釋的名次,看陸有有一臉‘哇,奶奶(爺爺)你簡直超厲害’的小表情,但沒想到,陸有有把這些聽不懂的詞,都攢在一起,又問了一遍。

麵對一個半點地理知識都不懂的小孩子,丹霞地貌解釋起來實在太麻煩,但阿加塔還是盡力的去描述,尤其是同行的有個地質勘探相關部門退休的爺爺,兩個人相互補充,努力找陸同悠能聽懂的詞,來為她解惑。

在出門之前,陸同悠還在和一百以內的數字作鬥爭,沒想到出門後,就能知道地球、板塊甚至陡崖坡這種詞了。

一時半會理解不了沒關係,過過耳音也是好的。

大半天的車程,陸同悠一直很配合,沒有哭鬧也不喊累,到達目的地之後,被阿加塔從座椅上抱下來,還知道去背自己的小書包,呆在她和奶奶的行李箱旁邊不亂動。

哪怕,麵前有掛著鈴鐺的小羊走過,都不會跑近看看,乖乖的當自己的‘行李’。

出發之前,奶奶就和陸同悠強調過,不能亂跑,必須呆在她的視線之內,很明顯,陸同悠做的很好,自製力遠超同齡人。

所以,等大家把車停好,裏麵的行李拿下來一些,準備把東西放到定好的房間,去吃飯的時候,阿加塔他們都高估了陸同悠的乖巧程度。

這裏靠近景區,幾家飯店都挨在一起,阿加塔他們提前訂了半隻烤全羊,邊點菜邊說話的時候,就放陸同悠和店家兩個十歲多的小姐姐一起玩。

他們不是第一次來了,老板也都熟悉,阿加塔還給陸同悠套了一個熒光黃,超亮眼的小外套,保證自己坐在大廳裏,總能看到陸有有,就讓陸同悠和姐姐們去周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