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曆史,古今中外的政治王朝,每個時代都有“革命”之事,因為革命,國家因此有了重大的改革,例如法國的大革命、前蘇聯的十月革命、英國的工業革命、甘地的不流血革命、孫中山的辛亥革命等。

所謂革命,就是推翻舊有體製,讓國家社會有一番革新。但看每一個國家的革命,無不犧牲許多人命,以及財物損失無數,可見革命成功,得來不易。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也是一個革命家,隻是他不是向外革命,而是向內心自我革命。所謂“革除貪嗔癡,提起戒定慧”,因為佛陀的自我革命,使佛教在宗教裏築起了另一座天國淨土。茲就“革命”的真義,略述如下:

一、革時代之弊端——去濁揚清:時代的發展,“法久弊生”,因此一些人經常歌頌新時代的來臨,意謂“革故鼎新”。例如,中國古代的裹小腳、太監、君主專製、外戚掌權所造成的時代弊端,乃至因為朝政不公,貪贓枉法,種種舞弊,因此激起有誌之士的反對,大家去濁揚清,共同推翻舊有政權,這就是革命。

二、革人性之險惡——去惡向善:過去古人探討人性善惡,各有高論。佛教認為人性是“一心開二門”,善惡皆具。人性善的一麵當然應該發揚,這是人的根本;人性惡的一麵,應該革除。例如,自古以來“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人的私欲足以傷害萬人的生命,所以古代的帝王將相,都是踩著萬千人的屍骨才爬上高位。乃至時至近代,吃人肉的事都能發生,更別說恩將仇報、設計陷害、冤枉誣告、造謠傷害等,這些都是人性的醜惡,如果不加以革除,則人不像人,所以有人罵“畜生不如”。人性改革不是完全靠法律、道德來規範,要靠自己洗心革命,如果自己不能自我慚愧反省,則不易有功。

三、革生活之陋習——去壞就好:吾人從小在生活上就有很多的陋習,懶惰、自私、奸巧、虛偽、說謊、貪吝、記恨,這都是生活的陋習。一個人如果在生活起居,乃至衣食住行物用上養成了陋習,輕則自己墮落,重則影響他人,敗壞風氣,造成家人、團體、社會的不安,所以談到革命,先要革新自己的生活,才是重要。

四、革心理之無明——去暗變明:一個人形於外的陋習容易看到,有時藏於心裏的“無明”則不容易知曉。例如,人的欲望、自私、邪見,不但危害自己一生,也危害國家。《華嚴經》說:“心為工畫師,能畫種種物。”一個人成佛升天要靠心,三塗輪回也是心,心是人生禍福的主宰。心如一畝田地,如果不把田地裏的雜草、荊棘、沙石去除,則優良的稻穀不易長成,所以心理革命必須從信仰、內省、發願做起。如同軍人有了武器才能作戰,學佛的人能以慈悲心對治貪欲心,以智慧心對治愚癡心,以平等心對治差別心,才能革除無明,才算革命成功。

革命,如係向自己革命,必能讓自己進步,讓心靈升華,讓心理淨化;如果是向他人革命,則必須定是非,定善惡,定好壞,否則不當之革命,正如逆風射箭,不能傷人,反而傷害自己,豈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