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如果菩薩作是說:“我當莊嚴佛土。”就不能名為菩薩,因為落入凡夫的我見法執。為什麼呢?佛陀說莊嚴佛土,並不是有一真實的佛土可莊嚴,隻是為了引度眾生,修福積慧,滌除內心的情念妄執,而假名“莊嚴佛土”。須菩提!如果菩薩通達諸法無我的真理,那麼,如來說他是真正的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你認為如來有肉眼嗎?」
須菩提答:「有的,佛陀,如來有肉眼。」
佛陀又問:「如來有天眼嗎?」
「是的,佛陀!如來也有天眼。」
「須菩提!如來有慧眼嗎?」
「是的,如來具有慧眼。」
「如來有沒有法眼?」
「是的,如來具有法眼。」
「須菩提!如來具有遍照一切十界的佛眼嗎?」
「是的,佛陀!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你認為,恒河中的所有沙粒,如來說是不是沙?」
「是的,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如果一沙一世界,那麼像一條恒河沙數量那麼多的恒河,這河中的每一粒沙都代表一個佛世界的話,如此,佛世界算不算多?」
「很多的,佛陀!」
佛陀又問:「須菩提!如你剛才所說,佛眼可攝一切眼,一沙可攝一切沙,在諸佛世界中的一切眾生,所有種種不同的心,佛也是完全知曉的。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的心源與佛如一,眾生心即是佛心,所以,如來能悉知眾生心性。但是,眾生往還於六道,隨業逐流,遺失了本心,反而被六塵的妄想心所蒙蔽,而生出種種虛妄心念,這種種心念,都不是真實不變的心性,隻是一時假名為心而已。這過去之心、現在之心、未來之心,都是無常虛妄之心,是不可得的。」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如果有人拿了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話,你想,這個人以此因緣,他得到的福報多不多呢?」
「是的,佛陀!這個人以此因緣,得福很多。」
「須菩提!如果福德有實在的體性,那麼,我也就不會說得福德多了。正因為以不可得心為因,用七寶為緣,以如是因,如是緣,福德二字隻是說明無相布施,所以我才說得福德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你認為,佛可以從具足色身見到嗎?」
「不可以的,佛陀!不應該從圓滿莊嚴的色身之處去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說過,圓滿報身(即所謂的“具足色身”),隻是因緣假合的幻相,緣盡則滅,不是真實不變的實體,隻是假名為“色身”而已。」
「須菩提!可以從具足諸相中見到如來嗎?」
「不可以的,佛陀!不應從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處去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所說的諸相具足,是為了度化眾生才顯現的,並非真實的相貌,不過是一時的假名罷了。」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你不要認為我懷著:“我當有所說法”的心念。為什麼呢?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那是毀謗佛陀,因為他不能了解我所說的。須菩提!一切言說是開啟眾生本具的真如自性,為了袪除眾生妄念,隨機化度,隨緣而說,種種言聲的說法,也隻是一時的方便言語,暫且給它一個“說法”的假名。
這時候,深具智慧的須菩提問佛陀說:「佛陀!未來的眾生聽了您今日“無說而說”的妙義之後,能生起信心嗎?」
佛陀說:「須菩提!他們既不是眾生,也不能說不是眾生。為什麼呢?就法性空寂而言,他們也是佛,是尚未了悟真理的佛。佛也是眾生,是已悟道的眾生。但是,又不能不稱之為眾生,因為他們雖已經聽聞佛法,生起信心,但還未能悟道,所以於事相上說,稱他們為眾生。須菩提!從真如本性上來說,眾生即佛,原來沒有什麼眾生不眾生的,“眾生”也隻是一時的假名而已。」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心有所悟,向佛陀說:「佛陀!您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真無所得!」
佛陀印可說:「是的,須菩提!不僅是無上正等正覺,乃至纖毫之法,我都無所得。得者,因為有失也,我本無所失,何來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名,指的是覺悟自性,而不是有所得。」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其次,須菩提!平等、沒有高下分別的法,才名為“無上正等正覺”。隻要眾生不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妄想分別,去修持一切善法,那麼即可悟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所謂的善法,也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象,不可著相。善法之名,不過是隨順世俗事相而言。」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須彌山王作比較,有人用七寶,集滿所有的須彌山王,用來布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當然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隻是受持讀誦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乃至經中的四句偈,並且又能為他人解說,他所得的福德,相較於七寶布施的福德,是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數譬喻所不能相比的。」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須菩提!你不要說,我還有“眾生可度”的念頭,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當體即空,並無實在之相,如果我還生心動念,認為有眾生可度,那麼連我自己也落入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之中。
須菩提!如來所說的“我”,事實上是假相的我,是為了度化眾生,權巧方便設立的,但是凡夫卻以為有個真實的我。須菩提!一切凡夫都具有如來智慧,凡夫與佛本來平等,所以凡夫並非凡夫,隻是因為他一時隨逐妄緣,未能了悟生死,暫時假名為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你認為可以從三十二相觀見到如來嗎?」
須菩提:「是的,佛陀!可以從三十二相觀見如來。」
佛陀說:「須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觀見如來,那麼轉輪聖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是如來了。」
須菩提回答:「佛陀!如我解悟佛陀所說之義,是不可以從三十二相觀見如來的。」這時候佛陀以偈說道:
若有人想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此人心有住相,就是行邪道,這是沒有辦法見到真實的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你不要有這樣的念頭,以為如來因不以具足相的緣故,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須菩提!不要認為如來因不以具足相而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你如果生起這樣的想法,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就會說諸法斷滅,落入斷滅的偏執,認為不需要有什麼善法的修行。為什麼呢?因為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於法不說斷滅相,不著法相,也不著斷滅相。」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若用滿恒河沙等世界的七寶來布施,所得功德,當然無法計量。如果明白一切法無我,皆由因緣所生,無有真實有恒的體性,由此了知無生無滅,不為外境所動,即與空性相應。內無貪念,外無所得,親證無生法忍,那麼,這位菩薩所得的功德要比七寶布施的菩薩更多的。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諸菩薩是不受福德相的限製。」
須菩提問:「為什麼說諸菩薩不受福德的限製呢?」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求而生起執著。因為菩薩行利益眾生的事,是發菩提心,而不是貪求福德,是利他而非利己。菩薩修一切善法,行六度萬行,不著相布施,心中並沒有計較福德的妄念,所以才說菩薩不受福德相的限製。」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如來也有來、去、坐、臥等相,這個人就是不了解我的深意了。為什麼呢?所謂“如來”者,實在是無所來處,也無所去處,所以才稱為如來。因為如來就是法身,法身無形無相,遍滿虛空,無所不在,寂然不動,哪裏還有來去之名呢?眾生所見的語默動靜之相,不過是如來的應化之身,應化身為隨眾生之機緣感應有隱有現,但是法身則恒常寂靜,從未有來、去、坐、臥的相狀。」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碎成微塵,你認為這些微塵多不多呢?」
「太多了,佛陀!為什麼呢?如果這些微塵眾,是實有恒常的體性,佛陀就不會說它多了。佛陀所說的微塵眾,實是因緣所生的假相,並沒有恒常不變的自性,隻是一個假名而已。佛陀!如來說過,“三千大千世界”並非即是真實恒常的世界,也僅是一個假名而已。為什麼呢?如果世界是實有的,那就是一合相。如來說的一合相,也非實有,緣生則聚,緣散即無,一個假名罷了。須菩提!所謂“一合相”,沒有定相可言,如何可以言說?但是凡夫執著取相,總是貪戀執著有一個真實的“一合相”。」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佛陀宣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真實的。須菩提!你認為這個人了解我所說的深意嗎?」
「佛陀!這個人不曾了解您所說的深意。為什麼呢?佛陀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都是虛妄不實的,隻是隨緣而設立的假名。」
「須菩提!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對於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應該如實去知,如實去見,如實去信解,心中不對一切法相妄起執著。須菩提!你應當知道,所謂的法相,並非有真實不變的法相,隻是緣起的假相,佛陀暫時應機說法的假名而已。」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須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滿無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寶,以此為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菩提心,受持這部《金剛經》,哪怕隻有四句偈而已,他能信受讀誦,且為他人解說,那麼,他的福德自然要過勝過行七寶布施的人。要如何為他人演說呢?當不執著於一切相,隨緣說法而如如不動。為什麼呢?
因為一切世間的有為諸法,就像夢境的非真,幻化的無實,水泡的易滅,影子的難存;又如早晨,太陽出來就蒸發的露珠,閃電的瞬間即滅。應作如是的觀照啊!」
此時,佛陀說《金剛經》已經圓滿了,長老須菩提,及同時在法會聽經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等,聽聞了佛陀說法,無不法喜充滿,一心信受奉行。
編注:本書《金剛經》原典采用後秦鳩摩羅什譯本,輔以梁昭明太子所定之三十二分(段落)為科目,星雲大師分段做白話譯釋。其中,三十二分並非經典原文,閱讀誦念時毋需念出。
看世界的方法〇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