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湯是一門學問,其中的門道有很多。
比如食材的葷素選用不同,可以分為葷湯和素湯。
比如通過文武火的使用不同,煲出來的湯色也不相同,可以煲出奶白色的濃湯,也能煲出清澈似水的清湯。
還比如通過食材的搭配不同,煲出來的湯水功效不同,也有很多種分類,比如滋補湯、去火湯、通奶湯、利尿湯……等等。
論煲湯的本事,粵省人很有發言權。
徐同道以前學的不是粵菜,太多種類的湯,他也煲不出來,他比較擅長的就那麼幾種,其中做羊肉湯,他略有心得。
反正喝過他羊肉湯的人,他沒聽誰過不好喝。
他認為煲羊肉湯最重要的一點是——選用的羊肉,本身就沒什麼膻味,這是最關鍵的。
畢竟羊肉湯在吊製的過程中,不能使用辣椒,也不能使用孜然粉這些能掩蓋羊肉膻味的刺激性調料。
最好連料酒都不要放。
其它一些香辛料,也是能不放就不放,否則就會破壞羊肉本身的鮮味。
在這麼多條件的限製下,想把一鍋羊肉湯做得香氣四溢、鮮美可口,但又沒有一絲膻味,那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蔥和老薑可以用。
除此之外,主要就是靠火候的控製了。
焯過水的羊頭、羊腳、羊骨、羊雜……等等,放進不鏽鋼大桶中,放入大蔥和老薑,直接從水龍頭上,接入大半桶清水之後,徐同道就把這鍋放在猛火灶上猛煮。
一個多時的時間裏,他沒給這大桶蓋上蓋子,任由沸騰不休的湯麵上水汽蒸騰,一直到蒸騰飛舞的水汽中,聞不到羊肉的膻氣了,他才將猛火改成火,並將桶蓋蓋上。
這就是他祛除膻味的竅門。
通過猛火加熱,將羊肉、羊骨中的膻氣全部激發出來,與湯麵上的水蒸氣一起揮發出去。
之後再用文火慢燉,燉出來的就會是越來越濃鬱的香氣。
這鍋湯他從上午一直吊到傍晚,還在繼續用文火吊著。
下午的時候? 他把羊頭撈了出來? 吩咐徐同林用筷子將羊頭上的肉全部剔下來,當時羊頭上的肉已經燉得稀爛。
剔好後的羊頭骨和羊肉? 又被他扔進湯桶中繼續吊製。
下午黃梅、曹敏、方芳三個女人來上班的時候? 剛進門就聞見明顯的羊肉湯香氣。
當傍晚漸漸來臨,從他們店門外經過的每個人? 不分男女老幼,幾乎都下意識地嗅幾下鼻子? 然後目光就循著香氣的來源? 望向他們店的廚房。
太香了!
有些人第一次吃羊肉,就吃到膻味很足的羊肉,然後從此再也不敢吃、不願吃羊肉。
以為自己生就受不了羊肉的膻味。
其實都是被人坑了。
就像一些人第一次因為好奇,去嚐試看一本? 結果第一次看得那本書就其爛無比? 或者枯燥乏味,然後就下意識以為大部分都是這個鬼樣子,從此就再也不碰任何一本。
其中的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當然,也有口味重的,就是喜歡羊肉的膻味? 沒有膻味的羊肉吃著就是覺得不過癮,那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