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生於一九二七年,江蘇江都人。幼年家貧,輟學,因父母忙於家務,隨外祖母長居多時。後盧溝橋中日戰起,父或因戰火罹難,與母尋父途中,有緣於南京棲霞山禮誌開上人披剃,實際祖庭為江蘇宜興大覺寺。
一九四九年至台灣,大師擔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並主編《人生》雜誌。一九六七年於高雄開創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人間佛教”,並融古彙今,手訂規章製度,印行《佛光山清規手冊》,將佛教帶上現代化的新裏程。
大師出家七十餘年,於全球創建二百餘所寺院,十六所佛教學院,二十三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等,相繼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會,捐獻佛光中小學和佛光醫院數十所,從事急難救助,育幼養老,扶弱濟貧事業。
一九七六年大師創辦《佛光學報》,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主持編纂《佛光大藏經》及《佛光大辭典》。一九八八年成立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要致力於舉辦學術會議,出版學術論文集、期刊等。一九九七年主持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一百三十二冊、《佛光大辭典》光盤版,設立“佛光衛星電視台”(後更名為“人間衛視”),並於台中協辦廣播電台。二〇〇〇年創辦《人間福報》,是為第一份由佛教界發行的日報。
二〇〇一年,大師將發行二十餘年的《普門》雜誌轉型為《普門學報》論文雙月刊,收錄海峽兩岸有關佛學的碩、博士論文及世界各地漢文論文,輯成“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共一百一十冊。二〇一三年,主持出版《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二十卷冊。二〇一四年主持出版《佛光大辭典》增訂版、《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以及《金玉滿堂》人間佛教教材。
大師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人間佛教係列》《人間佛教語錄》《人間佛教論文集》《僧事百講》《百年佛緣》等著作近百部,總計二千餘萬言,並被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二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師教化弘廣,有來自世界各地跟隨出家之弟子兩千餘人,全球信眾達數百萬。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對“歡喜與融合”“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自然與生命”“圓滿與自在”“公是與公非”“發心與發展”“自覺與行佛”等理念多所發揚。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大師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後於五大洲一百七十餘個國家地區成立分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二〇〇三年,國際佛光會通過聯合國審查,正式加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由於大師在文化、教育及關懷全人類之突出貢獻,先後榮膺世界各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多個,國際間獲獎無數。
大師致力於中華文化複興及兩岸文化交流,成果斐然。二〇〇四年,大師應聘擔任“中華文化複興運動總會”宗教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領袖,共同出席“和平音樂祈福大會”,促進宗教交流,發揮宗教淨化社會人心之功用;先後與著名漢學家馬悅然教授(斯德哥爾摩大學、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羅多弼教授(斯德哥爾摩大學)、傅高義教授(哈佛大學)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等人進行人文交流座談。
近年,大師於江蘇宜興複興祖庭大覺寺,並捐建中國書院博物館、揚州鑒真圖書館、南京大學佛光樓,成立揚州講壇、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等,積極推動文化教育,以期能促進兩岸和諧發展,共創繁榮新局麵。
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對佛教製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可說厥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