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大小夥子,幾天的時間就夠了。
而溫室大棚是關鍵,可以先不用塑料紙,但是大體的框架,卻是要做好的,這些菜,他們不指望賣,但是吃的話,絕對的夠了,像是土豆紅薯的就種了很多,以後這些大棚,就是種些青菜之類的,完全的夠自己人吃,還有供上呂老餅店裏的菜,以後也不需要再去外麵買菜了,現在呂姥每天回來,都是去地裏先是溜一圈,看看自己的地,再是帶些菜回來。
老一輩的人對於土地有著相當大的執念,若是沒有地,他們就會感覺心裏缺些什麼東西,之於他們而言,有了地,也就有了一切,不管是大刀村還是沈家村,都是以種地為生的,兩個村子的人世代都是幾畝地,養活了一大家子的人。
呂姥是沈家村的外來人,雖然說有村裏的戶口,卻是沒有地,現在一下子有了麼多的地,她當然是喜歡的,尤其是這地裏的青苗又長了之類的,都是夠她說一天的話。
呂姥的身體硬朗,最喜歡的還是去地裏,拔拔草之類的。
她認識的那幾個老太太有時也都是同她一起去,相互著幫忙,回去的時候,呂姥再是給他們摘些菜,都是夠吃上幾天的,所以呂姥在這些老頭老太太的眼中,可是很紅夥的人,沒多久,就和這裏的人打成了一片了。
轉眼間,秦向陽那邊也是放了假,同一個宿舍的也都是知道了秦向暖要蓋暖棚的事,所以都是自動的留下來幫忙,秦家管吃管住的,幾個大小夥子,也是有一身的力氣,不怕苦不怕累的,吃飽了喝足了,幾個人都是跑進了地裏。
除了要蓋溫室之外,還要拔草,播種的。
秦向陽這個宿舍的人到也是好,也可能就是緣份,大家都是農家子弟的,在家裏也沒有少幹農活,這麼大的年紀,正是當壯勞力的時候,幹起農活出來,絕對是一個頂兩個。
就連簡之清這個城裏長大的,也沒有閑著。
幾個人忙了幾天的時間,已經蓋好了兩個溫室大棚,隻是大體的框架,爐子什麼的也都是預留過了,等到天氣冷了的時候了,就可以上爐子和塑料紙了,就連棉簾子也都是定做好了。
兩個溫室並不是現在農村還在用著的土坯做的,都是正兒八經的磚砂和水泥,而且中間的頂替竹杆的,可都是鐵製成的,到了冬天的時候,哪怕是下了雪,也不容易倒塌。
這樣的溫室是十分的高端的,這都是秦向暖特意讓人打出來的,雖然價錢高了一些。可是能用很多年,比起單純的竹杆要結實的很多,她差不多算過的的,他們這些地,最少也能夠種上五年左右的時間,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個溫室下來,要用的人力物力實在是太多,一次就能頂五年,雖然花費高,可是卻是值。
李東升拍了一下紅磚做的溫室牆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