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洗白身份(1 / 2)

傳統工藝中,因為建築體量小,混凝土的攪拌與運送都可以靠手工作業完成。

但到了SZ國貿大廈,澆築量巨大,超高層的材料運送困難。

中建三局在物質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三次整體爬模試驗均告失敗,連續推倒了三個整層的結構,鬧出大醜聞,都登上香港的《壹周刊》頭條。

………………

最終,成套進口設備救了中建三局一公司。

原來的施工模式是多台小型攪拌機,運送困難,效率低,高層施工風險大。

後來,SZ為此進口了意大利“探險者”自動攪拌站,與兩台聯邦德國(西德)的BP300HD-15型混凝土輸送泵。

意大利“探險者”自動攪拌站,與兩台聯邦德國(西德)的BP300HD-15型混凝土輸送泵,源源不斷輸送混凝土到建築物高層。

隨著工人對於進口設備的操作日益數量,施工速度越來越快。

中建三局在快周轉狀態下創造了“3天一層樓”的“SZ速度”。

………………

1981年,新聞聯播平均每周都要報道一次特區新聞,新聞背景中SZ國貿大廈的高度提升肉眼可見,果然如特區政府期望的那樣,成了特區經濟發展的名片。

在30層以上部分,中建三局將每層滑模時間縮短到3天的時候,新華社直接用中國高層建築史的奇跡來形容。SZ速度就此誕生!

………………

牛頓在技術層麵解析SZ速度。

而李信則在製度層麵,發現SZ速度的核心,這也是他安置花蕊夫人前往1981年SZ的根本原因。

………………

當年第三次施工失敗後,鬧出大醜聞之後。

SZ市政府的甲方人員大罵中建三局“頭腦發熱”,打算趕他們“滾出”SZ。

但是,市領導們意識到,中建三局的失敗就是自己的失敗,所以堅決支持他們搞第四次試驗。

………………

按照正常手續,中建三局應該向主管部門申請外彙額度進口設備。

但分局長張恩沛認為周期太長,而且上級也未必會為這個“大躍進”項目批外彙。

所以對主管部門封鎖消息,讓SZ市政府替自己擔保,拿到外彙券再到香港貸款60萬港幣買設備。

通過以挪用公款、違規使用外彙的方式買到了設備。

這才有了“三天一層”的奇跡。

就事論事,張恩沛挪用公款,並沒有進自己的賬戶,但是,緊隨其來的就是各單位爭相“洋躍進”,公然倒賣外彙券,國家外彙儲備迅速下滑,基建規模盲目膨脹。

80年代末,物價暴漲引發全國危機的時候,調查組找到了始作俑者張恩沛,最後給出結論:“功大於過,下不為例”。

…………………

通過建造中國第一高樓的過程中,就可以洞悉到1981年的SZ處於一種政府管理極度鬆弛的野蠻生長狀態,也是這種野蠻生長狀態在各個發達國家的城市建設初期都有過。

這種近乎失序的成長過程,支持著“SZ奇跡”的誕生,也買下諸多灰色地帶,留給冒險家們諸多操作空間。

加上此時,全國戶籍製度還沒有聯網,戶籍證明材料都是簡單的複印件,以假亂真很容易。

李信抓住曆史機遇,利用當時SZ的“買房落戶”的政策,幫花見夫人在SZ買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

又花錢疏通關係,給西北一個偏遠縣級市,捐了10萬“教育基金”,幫花蕊夫人補辦一張當地身份證。通過轉戶口手續材料,正是洗白花蕊夫人的身份,落戶SZ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