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告訴我們說:拜佛可采用五種方式——色,香,味,聲,觸。

色非色,而是指有顏色的東西,比如說給佛獻花就是很有心的事情,假花真花均可,一束花,一枝花都好,菊花,康乃馨也一樣,重要的在於心中所思。這不禁使我想起了“拈花微笑”的典故,我本無心人,而今有緣聽高人講解,真是有幸。

香既是指拜佛所燒的香,但“香”本身並沒有高低貴賤和品種之分,不是越貴越有誠意,不是標示上求子的就是求子的香,也沒有什麼第一柱香就比後來燒的香要靈驗之說,說到這個時,他提到宮內一位高僧,每當有權位較高的人拜托他,讓他幫助燒第一柱香的時候,他首先說:先把你的這個念頭放下。“放下”在佛家是非常之語,我輩俗人正是因為放不下而有眾多煩惱,可是想想自己的俗根,暫時還是無法離開這俗世的。

味就是指供奉給佛的食品,現如今不論水果也好,點心也罷,都是可以供奉給佛的,而且也沒有什麼初一,十五供奉之說,在佛看來,眾生既然平等,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好日子或是好時辰之說,任何一天都是一樣的。

聲就是指聲音。如果去到寺院,沒有上述幾種供奉之物,那麼用聲音來寄托也是可以的,不會誦念經文不要緊,隻要你會“南無阿彌陀佛”,嘴裏默念也就是拜佛了。

觸既是指佛身上的衣物,如若有心可準備給佛專門做的合尺寸的衣服,如若沒有尺寸,買塊布,縫製上兩根帶子給佛披上當作披風也是可以的。

他還告訴我們說,上述五種供奉的方式,隻要做到一種,其實就是有心人,無論哪一天來,哪一個時辰來,燒的是第幾柱香,在佛看來,都是一樣的。萬物皆平等。

現如今的寺院與以前的區別太大,僧人們的住處都有電視機,都有電腦可以上網,在雍和宮的喇嘛們信奉的這種藏傳佛教是其中一種,其規定之一是不允許結婚的,於是乎,宮中的僧人流動性也特別大,我覺得能夠理解,學者說這種流動其實在某個角度來看也是有益處的,這些來雍和宮的喇嘛們來之前基本是來自藏區,沒有什麼文化,也沒有什麼慧根,在修行的幾年中,他們學了很多經文,其中有醫學類的,有天文的,地理的,當他們還俗回家的時候其實也是把這種文化帶回了家鄉,未必不是好事,而能夠經受住的喇嘛們則繼續留在宮中學習,直到等級不斷加升,最終成為一代高僧。

我心裏就想,佛教的那些經義真非我輩理解的狹隘,它包羅萬象,而且教人向善,如是是有心人,有佛緣,有時間,學一下必定大有裨益。

從雍和宮出來已經是中午,武廳長歎息著對我說道:“今天真是大有收獲啊,那位高人的一番話讓我感悟到了許多的東西。現在我才明白,原來我們所知道了關於佛教的東西都隻是表皮。”

我笑道:“是啊。其實有時候我就想,或許我們所知道的其它方麵的東西也都是不全麵的,甚至是錯誤的。不過呢,很多事情我們根本不能去較真,太過較真了會很痛苦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