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於十一月二十七日退到南海子,潰敗之後,心中不忿,便在北京郊外大舉燒殺出氣。
北京城裏居民的心理是和皇帝一樣的,顧到的隻是自己身家性命,大家聽信了謠言,說袁崇煥不肯出戰,別有用心。許多人說清兵是他引來的,目的在“脅和”,使皇帝不得不接受他一向所主張的和議。
就在這時候,清兵捉到了兩名明官派在城外負責養馬的太監,一個叫楊春,一個叫王成德。皇太極心生一計,派了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巴克甚、達海等人監守。俘虜了兩名小小太監,何必要派五名將領來監守?其中當然有計。高、鮑、寧三人是投降滿清的漢人。
到得晚上,鮑承先與寧完我二人依照皇太極所授的密計,大聲“耳語”,互相說道:“這次撤兵,並不是我們打了敗仗,那是皇上的妙計。你不見到麼?
皇上單獨騎了馬逼近敵人,敵人軍中有兩名軍官過來,參見皇上,商量了好久,那兩名軍官就回去了。皇上和袁督師已有密約,大事不久就可成功。”
這兩名太監睡在旁邊,將兩人的話都聽得清清楚楚。十一月三十日,皇太極命守者假意疏忽,讓楊春逃回北京。楊春將聽到的話一五一十的稟報了崇禎。
第二天,十二月初一,崇禎召袁崇煥和祖太壽進宮,問不了幾句,就喝令將袁崇煥逮捕,囚入禦牢。袁崇煥蒙冤下獄,朝中群臣大都知他冤枉。內閣大學士周延儒和成基命、吏部尚書王來光都上疏解救。
總兵祖大壽上書,願削職為民,為皇帝死戰盡力,以官階贈蔭請贖袁崇煥“罪”。袁崇煥的部屬何之壁率同全家四十餘口,到宮外申請,願意全家入獄,代替袁崇煥出來。
崇禎一概不準。崇禎一定很清楚的知道,單憑楊太監從清軍那裏聽來的幾句話,就此判定袁崇煥有罪,那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崇禎不肯認錯,不肯承認誤中反間計的愚蠢。殺袁崇煥,並不是心中真的懷疑他叛逆,隻不過要隱瞞自己的愚蠢。以永遠的卑鄙來掩飾一時的愚蠢。
袁崇煥的罪名終於確定了,是胡裏胡塗的所謂“謀叛”。
袁崇煥被綁上刑場,劊子手還沒有動手,北京的眾百姓就撲上去搶著咬他的肉,直咬到了內髒。劊子手依照規定,一刀刀的將他身上肌肉割下來。眾百姓圍在旁邊,紛紛叫罵,出錢買他的肉,一錢銀子隻能買到一片,買到後咬一口,罵一聲:“漢奸!”因為北京城的百姓認定,去年清兵圍城是他故意引來的。
袁崇煥死後,骸骨棄在地下,無人敢去收葬。他有一個姓餘的仆人,順德馬江人,半夜裏去偷了骸骨,收葬在廣渠門內的廣東義園。隔一道城牆,廣渠門外的一片廣場之上、城壕之中,便是八個半月之前袁崇煥率領將士大呼酣戰的地方。他拚了性命擊退來犯的十倍敵軍,保衛了皇帝和北京城中百姓的性命。皇帝和北京城的百姓則將他割成了碎塊。
袁崇煥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之一,以前我讀《明史》,每當讀到對袁崇煥的記述部分之時,總是會感慨其報國之忠、功業之偉、身世之悲。袁崇煥在我的心裏是真正的英雄,他大才豪氣,籠蓋當世,即使他的缺點,也是英雄式的驚世駭俗。他比小說中虛構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氣概。他勇敢地奮戰了一場,在曆史上留下了痕跡。他的尊嚴與偉烈,曾經多次震驚過我的靈魂。
我想不到此時常百靈會在我的麵前提到這樣一位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此時,我才忽然地明白:袁崇煥之所以能夠震驚著後人們的靈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的悲情。
屈原、項羽、嶽飛……他們都是曆史上的悲情人物,所以才更能夠讓人嗟歎不已。
我做不到像那樣,因為我根本就沒有作為英雄人物最基本的品質:為理想勇於獻出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