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他的意思:還是希望我去給省裏麵的領導講一下他的這件事情。不過我肯定是不會去多言的,畢竟現在榮書記正在出麵處理此事,而且,榮書記至今還沒有要與我商量此事的意思。

我在心裏歎息:其實我剛才給他出的主意是最好的解決這件事情的方式,可惜的是他不能接受。不過這也很好理解,因為她也是一個非常講麵子的人,像這樣的事情對他來講是不可能會答應的。

一切都是因為麵子。

在我們國家,很多人都有一種好麵子的心態,覺得有些事自己不適合但是又不肯低頭。

中國社會最早是以家族為核心的,這就決定了一個人的榮辱與家族緊密相連。例如,曆代士子狀元及第後,都要衣錦還鄉、祭祀祖先,好讓他的榮譽為整個家族掙到麵子。

我國長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而儒家提倡的是“和為貴”的人際交往原則,所以,給別人“留幾分薄麵”就成了維護人際和諧的重要手段。而且儒家思想提倡朋友間的共生共榮,即使朋友有錯,也不當麵揭短。麵子背後是人情法則,是人際關係的相互維持和利用,最根本的是彼此間利益的交換和滿足。

在我國的漢字中,“臉”和“麵”在某些意義上是相通的,例如“洗麵”和“洗臉”。但在“臉麵”這個詞中,“麵”和“臉”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臉”是指道德法則下的判斷,如罵某人為“不要臉”;而“麵”則更多包含著權力的意味。這就揭示出了好麵子的第一個心理動因,即炫耀權力的***。很多人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就表明擁有他人沒有的資源和權力。如時下有些人總是樂此不疲地願意替人辦事,當別人稱讚他有本事時,他炫耀的心理就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此外,自卑也會導致好麵子。宋真宗認為“澶淵之盟”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在對手麵前感到自卑,於是,他一口氣把“五嶽”都封禪了,以此來維護他的臉麵。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些人明明在別人麵前感到自卑,但他們又不願意讓其他人看低自己,於是,隻能用所謂的麵子來聊以自我安慰。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也是如此,他在趙老爺麵前唯唯諾諾、自卑得很,但是他被打之後,總是用“老子打兒子”來努力維持可憐的自尊。

在心理學上,“羊群效應”也是導致好麵子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羊群效應”就是盲目心理的表現。現在有很多“名校”,你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如果不去那顯得多沒麵子啊。於是,名校就像是羊群喜愛的綠洲,隻要一個家長給孩子報名,許多家長就跟風而至。這些人好麵子主要是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最保險的辦法就是隨大流。

“死要麵子活受罪”,我們早已認識到太好麵子的危害,小到家庭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事後生活拮據,甚至舉債度日;大到一個企業,如香港的八佰伴,為了給企業臉上貼金,不顧現實盲目擴張,最後陷入困境。

但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麵子的作用,畢竟適度地講些麵子還是有好處的。適當給別人留麵子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也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對於麵子這件事情,我覺得最好就是要做到講情麵不能放棄原則;講麵子不能沒有節製;強調麵子要顧及後果;不要因為沒麵子而感到自卑;不要因為有麵子就傲慢。

我不準備再找馬主席的那個弟弟了,不過我覺得還是應該把人事局長叫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

豈不知,我這一了解情況後竟然發現真實的情況與我所了解到的有些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