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章(二上)攀高枝劉詹事負義忘舊恩 翻糧案鄭別駕自縊畏重罪(1 / 1)

劉義康讚許地點點頭道:“彈劾權貴,匡正公明,本王不反對。你可知當年是誰推薦你入朝的?”劉湛一怔道:“請王爺明示。”劉義康端杯細細呷了口,慢條斯理道:“是殷景仁殷大人人!”劉湛愣了,倏地跪伏在地。劉義康驚道:“你這是幹什麼?”劉湛道:“王爺,下官雖才疏學淺,卻知官者,國之利器。職守所任,是陛下的詔令,非旁人以私情所受。薦與非薦,關我劉湛何事;公與非公,下官心中自有杆標尺。下官誰的情也不領,在下官眼裏,除了陛下,唯有王爺!”這一番話實是表明心跡,劉義康甚是滿意,一個更為大膽的謀想湧上!

半晌,劉義康望著階外層層疊疊的屋脊冷冷道:“這一炮,既不放,既放就要放響,放出氣勢!”劉湛道:“下官明白!”

內廷侍中劉湛彈劾殷景仁包庇不法、瞞天過海、縱容屬舊橫行貪墨的表疏在朝內掀起滔天巨浪。起因竟是緣於一封殷景仁在賑糧下拔益州後給鄭森的信件,信中殷景仁曾數次提及要鄭森主動深入各鄉村,了解災情,務必將每一石糧食悉數發至每一位災民手中。殷景仁作為朝內中樞重臣,與縣內別駕史隔著十數個階台,他何必屈尊寫這封信?顯然鄭森與殷景仁有著難以割舍的關係。此炮關鍵在劉湛揭發鄭森在職期間私賣賑糧、中飽私囊等不軌行為。益州廣元縣饑民鬧事朝廷州郡早有定論,廣元縣令馬首劍與縣別駕使鄭森攜手率軍彈壓,斬殺為首者兩人,事態方才平息。馬首劍與鄭森因功受到朝廷褒獎。

朝野均知,當朝皇帝最為痛恨的就是貪墨枉法之徒,尤其劉湛所揭露的是賑糧!賑糧,那可是老百姓的救命糧,鄭森一個小小的縣別駕使,他有那個膽麼?至於殷景仁,始終一聲未吭,事情在未澄清之前,官海漂浮數十年的殷景仁深知,任何一句不合適宜的措詞極有可能使自己陷於萬劫不複之獄。而文帝之所以震怒,須知簽發褒獎詔令距今不過半年時光,如若真有貪墨不法之事,這是明顯的欺君!

劉湛振振有詞,聲稱自己多方調查,現已人證物證俱全。朝內驚愕之餘,彭城王劉義康提議,派中使赴益州廣元重查此案。

第三天朝廷詔令下發,派侍中劉湛為中使,率人即日奔赴廣元。

朝廷中使劉湛等人一路曉行夜宿進入益州界,已是半月之後。當晚一行人馬宿在益州巴山郡一個名叫西山鎮的邸館內。飯後,不顧長途勞累,劉湛迅即召集人員會議。此次由劉義康親點,文帝批詔,由劉湛任中使,彭城王府左長史劉斌任副使,內廷從事中郎王履、吏部曹侍郎孔胤秀為陪侍,及五六名貼身軍將前往廣元。

“諸位,再有兩天的路程就到廣元。”劉湛眨著布滿血絲的眼睛掃了座中諸人一眼道,“此次蒙聖上信任,誰若出得半分庇漏,別怨我劉湛翻臉不認人,不請王命也可斬了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