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備考 (下)(1 / 2)

第二十五章 備考 (下)

“共治天下絕不可能!”朱重九也收起臉上的遺憾和疲倦,非常認真的搖頭,“天下為公而非為私。君王不過是百姓之代言人,要集天下之力,為天下人謀求共福而已。至於士大夫,他們想要獲取權力,必須拿出些真本事來,而不是光憑著壟斷知識!”

天下為公,乃是禮記中的名句。也是自周朝以降,世間讀書人們公認的至理。所以劉伯溫對此並無異議。但“君王是百姓的代言者,要集天下之力,為天下人謀共福”之語,卻遠超過了他的理解範圍。至於朱重九那句“士大夫光憑著壟斷知識而獲取權力”,更是他以往聞所未聞,驟然聽在耳朵裏竟宛若驚雷!

“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市利”。朱重九這幾年跟著女學霸朝夕相處,古文功底很是突飛猛進。順口引了一句《孟子》,將壟斷兩個字的本意點明。

壟斷者,立於市集之高操縱貿易也。古人早就知道,欲獲取最大利益,就必須獨占經營。而自有科舉以來,士大夫把持朝堂的手段,憑的就是對知識的獨占性。你改朝也好,換代也罷,隻要國家需要治理,就必須用到讀書人。而隻要用到讀書人,則十有七八出自地方望族。地方望族出來的讀書人把持了政務,就會主動替本族或者同窗、同學謀取好處。進而與其他讀書人聯手,為全天下士紳張目。

而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則一般都讀不起書。即便勉強讀得起,大多數情況下,也會像趙君用那樣因為找不到舉薦人而無緣參加地方上的考試,更無緣於官場。

所以中國的士大夫階層,從不在乎改朝換代,也不在乎外族入侵。反正無論誰當政,他們這個階層的權力和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倒是眼下淮揚所推行的那一套生而平等理念,他們非常在乎。因為此理念嚴重觸犯了他們的最根本利益,令他們口誅之,筆伐之,哪怕有朝一日朱重九死了,他們也恨不得要掘墓鞭屍!

“可北國之地,也有見識高遠者!”反複思量半晌之後,劉基喃喃地提醒了一句。

“回到揚州後,我會立即向天下宣布。最遲到明年夏天,大總管府將於揚州再多開一次科舉。凡願意為大總管府效力者,不問出身,皆可前來應考。連考三場,能過兩場者,進入大學受訓六個月後,即可派往地方為官。連過三場者,進入大學受訓一年,而後視其成績充實入政務、監察和樞密三院以及下屬各局任職。”知道劉伯溫礙於其出身和眼界,不可能完全讚同自己,朱重九笑了笑,又非常仔細地補充。

這是他目前能做的最大退讓,士大夫們想獲取權力,就得來參加淮揚的新科舉,與淮揚自己培養的讀書人同場競技。然後徹底打上淮揚大總管府的烙印,按照大總管府的規則去治理地方。而不是憑借什麼同行之間的名望,家世以及師承之類的東西,更不準許一邊做著淮揚的官,一邊念念不忘曾經奴役了整個華夏卻唯獨給了他們這些人好處的蒙元王朝。

“這個?”聽朱重九說得認真,劉伯溫再度低聲沉吟。又過了片刻之後,抬起頭,帶著幾分試探的意味詢問,“主公肯開科舉,讓他們下場一試,不問出身。想來肯定會有許多人欣然響應。但士紳與百姓一樣繳稅納糧.....”

“這一點絕不可變!!”朱重九想都不想,斷然搖頭,“除非他窮得納不起稅,否則,就是天皇老子下凡,也得跟百姓一樣!”

“包括孔家?”

“包括天皇老子!朱某自己也會交!”朱重九回應得斬釘截鐵。

“可是,可是.....”劉伯溫遲疑著,眉頭緊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為好。照他的構想,淮安軍至少還可以再多做一些退讓,給孔家、孟家、顏家這些讀書人們眼中的聖人後裔一些優待,給佛門、道門,甚至北方數的到的幾大望族,或者漢軍世侯一些超出普通百姓的特權,換取他們的有限合作,降低他們的反抗之心。

畢竟,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有人來帶頭。上述這些在地方上有著莫大影響力的家族和勢力都偃旗息鼓了,其他地位稍差一些的士紳名流也就折騰不起太大的風浪來了。等將來淮安軍在北方站穩了腳跟,大總管府削平了其他諸侯,再徐徐將當初授予特權收回便是。

“沒什麼可是不可是!”出乎他的預料,朱重九在納稅這個問題上,一改平素勇於納諫,根本不想打任何折扣,“不納稅者,憑什麼擁有權利?憑什麼拿著百姓的供養,還要騎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在朱某看來,權利和義務必須是對等的,除非你是先天殘疾,或者已經到了垂暮之年,否則,盡多少義務,就享受多少權利!誰也不能排除在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