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芙蓉園門外傳來整齊有序的腳步聲,遠遠行來一隊威武亮麗的羽林禁軍,頭盔上直插著一根長長的白色翎羽,乍一看就像禁衛軍中了敵人神射手的埋伏,整隊兵馬全都腦袋中了箭似的。
禦駕行近,羅雲生率先躬身,長孫無忌和諸臣及家眷們紛紛伏首彎腰。
李世民的儀仗很簡單,沒有興師動眾,他大概已到了人生寂寞如雪,拔劍四顧心茫然的境界,已不需要用儀仗來抖自己的威風了,哪怕他不穿衣服光溜溜的站著,那也是……和別人光著時一樣傷風敗俗,有礙風化。
兩百多人的禁衛走過,李世民騎著馬,出現在眾人眼中,他身著明黃圓領長衫,腰係黑玉錦帶,穿戴很隨意,見眾人行禮相迎,李世民很快翻身下馬,疾走幾步,首先將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扶起,又扶起尉遲敬德程咬金秦瓊等一眾武將,哈哈笑道:“此地非廟堂宮闈,眾卿不必在意虛禮,爾等與朕盡可隨意……”
說完了這句話,李世民這才抬腳朝羅雲生的膝彎輕輕一踹,哼了聲:“你也平身吧,小子何德何能,等朕攙你不成?”
羅雲生苦笑,這差別待遇……太明顯了,我才是主人啊,今天我花了錢的,花錢的人就算得不到大爺的待遇,也不能比孫子還差吧?
看似隨意的一個動作,不同的人解讀出了不同的意思。
羅雲生覺得自己待遇差,不被李世民待見,可李世民當著眾臣的麵輕踹羅雲生的那一腳落在長孫無忌等人眼裏,眾人的目光頓時一凝。
親與疏,內與外,喜與惡,這輕輕的一腳,已經昭示許多了。
人與人交往,態度和動作往往能透露出很多意思。
從小到大的發小,見麵罵罵咧咧拳打腳踢,這些舉動反而顯得親密無間,反過來說,兩人見麵不停的行禮說客氣話,代表著交情還不夠深,沒到挖心掏肺的份上,所以客氣意味著各自有所保留。
今日李世民對羅雲生的言行,很深刻的說明了這個道理。
親自扶起的是老臣名將,代表敬重和親切,對羅雲生輕踹一腳,味道便不一樣了,再結合李世民的語氣,分明已將羅雲生當成了自家子侄看待,親與疏的區別就在於此了。
當著滿朝權貴做出這個舉動,誰都說不清陛下到底是有意做羅雲生的倚仗,還是無意為之,活到這把年紀,混到這個地位,誰都不是傻子,看在長孫無忌等一眾文臣武將眼裏,眾人紛紛一凜,再次望向羅雲生時,眼中多了幾分重視。
長孫無忌捋須微笑,心中暗忖,羅家……怕是要起來了,如今的羅家有財力,有人脈,有聖眷,什麼都有,缺的隻是一點世家門閥的底蘊,以及能夠承繼羅家爵位的後人,西域一戰鼎定大唐西麵戰局,此功堪比開疆辟土,回到長安馬上封侯的聖旨,也很深刻說明了李世民對羅雲生的感激和倚重,那麼將來的日子,陛下恐怕要重點栽培羅雲生,聯想到羅雲生如今的年紀……
刻意栽培如此年輕的臣子,為的是什麼?
如今大唐名臣名將數不勝數,多羅雲生一個不多,少羅雲生一個不少,羅雲生本事再大,治國平天下的事怕是還輪不到他,如今重點栽培羅雲生,莫非……陛下欲倚之以托孤重任,為下一代即位的帝王培養能臣幹吏?
肯定如此了,誰不知道,當今太子跟羅雲生早年關係。
這是舉世皆知的事。
所以一個問題呼之即出,那就是聖人雖然疼愛越王李泰,可是終究隻是那份父親的喜愛罷了。
試問萬一越王將來即位,怎會重用羅雲生?
不殺了他已經算客氣了,反過來說。
羅雲生又怎會甘心對越王效忠?
將來越王即位後,羅雲生的第一反應恐怕是立馬辭官,攜家小遠遁避禍才是,陛下今日落下羅雲生這顆棋子,根本是一步廢棋。
完全沒有作用,可是再往深處聯想一番……
長孫無忌眼皮猛跳幾下,眼中瞳孔迅速縮成針尖,目光不易察覺地透出極度的震驚。
聖明英武的天可汗陛下,說任何話,做任何事,自然不可能毫無目的,所以長孫無忌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羅雲生這顆棋子是一步廢棋。
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陛下對越王已生不滿。
他已經完全不是太子的對手。
如此反過來推理一番,羅雲生這步棋就說得通了。
既然你越王殿下配不上仁君之位,那麼陛下自然還是要選太子的。
太子與羅雲生沒有矛盾,還有師生之情,兄弟之情,重用羅雲生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當然,陛下也不一定就此徹底冷落越王。
帝王處世總會有兩手準備,若將來李泰贏了太子,登臨大寶,那麼羅雲生這步棋。廢了也就廢了,一個臣子而已。
帝王無情,天威莫測,這句話不是嘴上隨便說說的。
長孫無忌不愧是治世名臣,李世民一個小小的舉動,竟被他推理出如此駭人聽聞的結論。想到這裏,長孫無忌捋須的右手不禁有些顫抖,然後驚覺失態,趁沒人發現,趕緊放下手,將手攏於袖中。
李世民來芙蓉園來得很突然,沒有任何預兆,說來便來了,風一樣的老男子。
他來了,別人就不敢走了,再怎麼急著回去與家人飲酒賞月,隻要李世民還沒走,他們就得像釘子一樣釘死在芙蓉園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