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一兩家陌生的人過來,呂武還能覺得正常。
這麼多陌生的家族一塊來,他不能自戀到認為都是來找自己。
所以,隻是他們壓根就是找個由頭,好有一個地方能聚一聚,商談一些什麼事情。
這個莊園是韓氏名下。
呂武到來隻算是客居。
他盡了自己應該做的招待,將主導權交到了韓無忌手上。
秦國割讓國土,麵積上麵還挺大。
東起大河(黃河),西至涇水,南抵中南山,北向義渠。
這是一塊麵積超過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占秦國約十分之三,抵得上晉國的十分之二。
呂武上次已經走了一趟,很清楚那邊的情況。
渭水直貫整片平原,南岸多有森林,北岸則是以平原居多。
再過上幾百年,一條鄭國渠被修建而成,該地被開發成為一個糧倉,提供秦國六世之君東出糧秣。
直接一點的明,真的要將這一片地區開發出來,足以承擔六百萬人的糧食消耗,甚至還有剩餘。
這麼一塊地盤,看得呂武忍不住要流口水。
他是知道曆史,其餘的貴族不知道曆史,對土地的認知卻很清楚。
現在,秦國還被打殘了,未來十年之內會非常服順,豈不是開發那片地盤的最佳時機?
等地盤開發出來,家族實力已經壯大起來,還有整個晉國作為後盾,怎麼可能怕秦人來奪取。
呂武走了一圈,跟認識的人寒暄,不認識則是正式認識一下。
幾次跟秦國交鋒下來,貴族圈子很少不知道呂武這麼個人。
他們非常樂意跟呂武混個臉熟,每每會好奇地打量呂武,好奇就這麼個體格哪來那麼大的力氣。
太多貴族的關注點在呂武的勇猛上麵。
個別則是將重點放在呂武是怎麼用那麼短的時間,爬到現在的高度。
這個人,他們不會像其餘不明所以的家夥,認為呂武的崛起完全依靠韓氏和魏氏的扶持。
一些大家族沒少扶持家族,見過哪一家用四年不到的時間發展成這樣?
因為不是好時機,對呂武發展好奇的貴族,他們隻能先混個臉熟,約個時間聊一聊的事情都沒幹。
各家的都是各家的。
誰都沒有將自己家知識分享的義務。
這種場合很講究身份。
是個卿位家族,他們有足夠的資格登堂入室,必然待在最正式的地方。
大夫爵位之家,要看家族本身的實力,不好判定則是看軍中的職位。
實力差一些的家族,他們沒那個臉派來家人,等於連圍觀的資格都沒有。
在晉國,一樣是大夫還存在區分。
不是什麼上、中、下的高低,主要先看家族實力,再履任什麼職位。
而大夫的爵位吧?很多列國都有自己的講究,像秦國分的是左、中、右,一些列國則以地名來作為大夫爵位的前綴。
與華夏文明存在區別的是,目前的楚國壓根沒大夫這個爵位,一些叫“大夫”的人,他們既不是醫生,也不是爵位,是某個官職名稱。
如屈原任左徒之前出任三閭大夫,主管昭、景、屈三個王族事務,與後世的宗令、宗正職務類似。
可以將過來呂武這邊的人,看作是各個家族的代表。
郤氏、範氏、荀氏、韓氏的這幾家,他們沒有絲毫的心裏負擔,進入大堂之後,照著自己心中的判斷,選個位置屈膝跪坐下去。
來自魏氏的幾位堂兄弟,他們非常有自知之明地站在門外的走廊,坐那是沒有坐下的。
又有虞氏、郇(huán)氏、黎氏、原氏、鞏氏等一些先前風光卻沒落下去,又或者新晉的家族代表。
魏相給呂武介紹了一下,特別提到了鞏氏。
這個鞏氏其實是荀氏的一支。
晉景公改變製度時,鞏氏的鞏朔擔任過上軍大夫一職。
以前的“上軍大夫”就是現在的“上軍佐”,隻是權力要比“上軍佐”更大一些。
後來,晉景公又取消了某個軍團大夫的職位,重新用回軍佐的職稱。
他改變製度不是一次兩次,一度還給晉國設了十二個“卿”。
晉國這麼個國家的殘酷之處,就在於隻能強,不能有虛弱的時刻。
像是晉文公時期叱吒風雲的五個大家族,等待晉文公成功上位,也就趙氏和魏氏紮下根來,其餘狐氏、先氏、賈氏早被掃進了曆史長河。
後來也沒幾個家族成功上位,又或是一度上位,沒過多久來了個舉族皆亡的下場。
看看這幾個大家族在幹什麼。
又瞅一瞅實力較差的那些家族,他們站在大堂門外又眼巴巴地在等什麼。
不知道是誰事先準備好了白色布匹。
寬大的白布被放在地板上,智朔拿來毛筆畫了起來。
對了,現在毛筆有很多的稱呼,楚國現在叫“聿”,燕國叫“弗”,吳國叫“不律”,晉國則叫“插”或“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