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呂家原本有五百多的屬民,一下子給增加了兩百。
如果沒有新的收益途徑,不會因為增加人手而得到振興,該是從緩速的衰敗,變成速度極快的破產。
老祖母讓呂武想做什麼就去做,她不止是嘴巴行動,默默地規劃好了新的口糧,拿出不多的財貨準備蓋新的屋子,還打算回娘家求援。
她本來想要到呂家支撐不下去,才要嚐試回娘家尋求幫助。
現在,她看到了呂武能夠重新振興家族的希望,甚至或許還能更進一步,提前啟用自己的底牌了。
呂武那麼久了都不知道自己祖母叫什麼。
很多的晚輩,都是從外人那裏知道自家長輩的名字。
畢竟,作為孫子當然隻會稱呼奶奶,不可能直接喊名字吧?
呂武還是從魏相來家裏備下的禮物,才知道自己祖母被稱呼為呂韓氏。
也就是,老祖母是嫁給了老呂家的韓家人。
“祖,要出門?”呂武初步搞清楚了匠人都能幹什麼,要進行規劃時,聽家老來彙報,隨口應道:“曉得了。”
家老欲言又止,忍無可忍地提醒:“當送。”
華夏文化講的是百善孝為先。
呂武則是來自現代,不是不知道百善孝為先,隻是很多禮節早不是那麼講究了。
“哦,這樣啊……”呂武放下手頭的事情,甚至親自規劃起了老祖母出門該帶多少人,心想:“盡管不是真的親人,她出意外對我好處更多。可是她又不幹涉我做什麼,甚至支持。我何必這麼冷血呢。”
這一次老呂家闊綽了!
呂武親自挑選出三十名武士,又讓家老去將屬民中的青壯都喊來,組成了一支比他出門更龐大的隊伍,還將魏氏留下的馬車以及車夫派出去。
老祖母得知行頭都是呂武準備,看呂武的眼神變得柔和。
而之所以招來屬民中的所有青壯,有呂武自己的想法。
他不好直接問有多少青中年男性勞動力,趁著祖母要出門,過一遍眼。
家老不敢糊弄主人。
屬民得到應招不敢不來。
來的青壯卻隻有七十六人。
近五百屬民,有七十六名青壯,看來這個封領的人口構造還是挺健康的。
不,或者是健康過頭,導致了另類的不健康。
找了個機會,呂武問了家老,關於屬民的家庭狀況。
他從家老的一些隻言片語中,推算出了不樂觀的現狀。
五百多的屬民,男女比例是男二女一,老年人的數量隻占了其中的兩成不到,孩子占了三成。
會是現在的狀況,原因是老呂家的老家主戰死後,家裏的應征隻出了武士,沒有攜帶青壯一塊去戰場。
這年頭貴族出征打勝了能根據功勞獲得戰後賞賜,戰場上的一些戰利品也不用全上交。
跟隨出戰的武士和青壯,他們回來之後需要將至少六成收獲,拿出來奉獻給主人家。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比如出征打勝了,得到了其他國家的進貢,國君應該適當地給予貴族賞賜(分紅。並不被算在某次出征的功勞簿內)
老呂家的呂武還,隻送武士出征,沒有貴族率領,其餘的貴族就不會將那些武士當回事,獲取戰利品的機會也就很少。
甚至,沒有貴族隨行,什麼髒活累活都是老呂家的武士在幹,送死也會被優先挑選他們去。
這個就是老呂家的武士,現狀越來越糟的原因。
家族沒有了額外的進項,無法回饋給屬民,甚至屬民還需要奉獻,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比如,老呂家無法購買女**隸來給予屬民當婆娘。
所以了,目前隻懂剝削屬民的貴族,注定沒什麼前途。